恒潤達生研發獨立性、持續性引關注:向實控人借款上千萬出資 重要研發人員投資同行
一家尚無產品上市、三年虧損超7億元的創新生物醫藥公司,闖關科創板引發市場關注。
上海恒潤達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恒潤達生”)擬科創板上市,《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注意到,作為一家聚焦惡性血液病和實體腫瘤治療領域的創新生物醫藥企業,恒潤達生成立多年,產品均處于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
更引人關注的是,公司成立初期,實控人李國順借款超千萬元給他人用于出資,此外,公司研發核心人員相繼離職或在外創辦同行業企業,這些情況不禁令人關注公司的股權安排和研發獨立性。
重要股東向實控人借款上千萬用于出資
恒潤達生前身為上海恒潤達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達生有限”),成立于2015年7月,由李國順、上海寓庸、李國清、上海覺海和恒潤研究所共同出資設立。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恒潤達生產品均處于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公司尚未盈利,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7371.22萬元、-28365.34萬元及-18776.20萬元。
招股書顯示,實控人李國順并非科班出身,其1987年從福建省莆田市技術學校輕工機械專業畢業,曾在保險公司供職六年。
在實控人缺乏生物醫藥背景的情況下,后來成為公司重要股東的李啟靖,其學術資源和行業經驗成為公司早期的重要依托。第一輪問詢函回復內容顯示,達生有限設立初期,李啟靖資金緊張,李國順看重李啟靖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學術背景以及行業資源,陸續向李啟靖出借共1132.85萬元用以出資達生有限。
根據對李國順的訪談并核查李國順、李啟靖的資金流水,上述借款于2021年12月31日前陸續償還完畢。
李啟靖通過上海寓庸持有恒潤達生股份。企查查信息顯示,上海寓庸成立于2015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李啟靖,注冊資本為1167.11萬元。企業注冊地址位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張江路1238弄2號3層B座,經營范圍包含商務信息咨詢、生物科技領域內的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實驗室試劑及耗材、儀器儀表、化工原料及產品的銷售等。
通過企查查查詢到的信息進一步顯示,上海寓庸直接對外投資企業僅恒潤達生一家,間接投資上海恒潤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恒潤達生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寓庸另一名歷史股東是劉雅容,2017年12月認繳出資,2018年1月開始擔任監事,2020年1月卸任并退出,退出前持股比例為3.86%。
這不是劉雅容與李啟靖共同持股的唯一企業,她還曾與李啟靖共同持股境外關聯企業。第一輪問詢函顯示,恒潤達生股東李國順、李國清、陳良和等早期為搭建境外紅籌架構而設立多家境外關聯公司(下稱“境外關聯公司”)。境外關聯公司自設立后未實際開展業務,亦未形成對恒潤達生的直接或間接持股,后因公司取消搭建紅籌架構計劃而逐步注銷。其中,已于2021年6月注銷的境外關聯公司HRAINYUYONG(BVI)Co.,Ltd.,李啟靖、劉雅容分別對其持股96.14%和3.86%,該企業于2018年8月成立。
這種高度一致的持股比例不禁引發外界對兩人關系的關注,并對李啟靖與李國順之間是否存在股權代持或其他特殊安排產生疑問。
劉雅容為何數次與李啟靖共同投資企業,甚至涉及李國順等早期為搭建境外紅籌架構而設立多家境外關聯公司?二人什么關系?二人與李國順、李國清等又是什么關系?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
李啟靖2015年向實控人李國順借款用于向公司出資,直到2021年底前才還清的真實原因是什么?為何還款周期長達近6年?雙方是否存在除借款外的其他協議?
為何李啟靖控制的上海寓庸直接投資的企業僅恒潤達生一家?結合問詢函回復所稱“李國順看重李啟靖生物醫藥的學術背景以及行業資源,陸續向李啟靖出借共1132.85萬元用以出資達生有限”,及2015年5月成立的上海寓庸注冊資本1167.11萬元,達生有限成立于2015年7月等來看,李啟靖通過上海寓庸持有公司股份,是否存在股權代持或其他特殊安排?
重要研發人員離職或在外成立同行企業
除了數次與李啟靖共同投資企業,劉雅容還有一個重要身份——恒潤達生多項專利的發明人。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恒潤達生應用于主要研發管線的發明專利共27項,包括5項境內已授權專利、19項境內申請中專利以及3項PCT專利,該等專利由公司主要研發團隊主導研發而產生。除上述發明專利外,公司還擁有在早期研發探索過程中產生的15項境內已授權發明專利,該等發明專利為擬應用于新增管線的專利或防御性專利。
劉雅容雖然不是恒潤達生披露的核心技術人員,但為多項申請中或已授權發明專利乃至核心技術相關發明專利的發明人之一。例如公司在研產品“HR004”涉及“靶向CD19和CD22嵌合抗原受體及其用途”已授權或申請中的兩項發明專利,劉雅容都是發明人之一,其中已授權專利(專利授權號ZL201810503222.3)系公司核心技術平臺相關專利,再如專利“一種評估CART細胞安全性的方法”(發明人劉雅容、史子嘯)和專利“一種評估CART細胞有效性的方法”(發明人劉雅容、史子嘯)。
梳理發現,公司核心技術平臺涉及40項發明專利,而劉雅容作為發明人之一的相關專利達到10項。
通過企查查查詢到的信息顯示,劉雅容為上海沙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其名下還有10家關聯企業(兩家已注銷),大多由其擔任重要職務。這些企業成立時間均在2019年之后。
劉雅容在關聯企業的任職情況包括蘇州沙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深圳沙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經理,蘇州拓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上海沙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上海安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以及已于今年2月注銷的上海拓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已于2020年2月注銷的上海沙礫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等。
劉雅容在恒潤達生的任職情況、研發中的實際參與程度以及在外創辦多家企業的行為,是否構成潛在的同業競爭?招股書并未給出明確說明。
除了劉雅容,恒潤達生的核心技術人員也存在在職期間創辦同行業企業的行為。此外,部分研發團隊成員相繼離職,公司研發團隊穩定性引人關注。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恒潤達生核心技術人員為黃飛、王丹紅、李國棟、何鳳和王海鷹五人,報告期內離職核心技術人員為HONGMING HU(胡紅明),其自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主要參與公司偏早期項目的研發工作,后因個人原因離職。
恒潤達生表示,HONGMING HU(胡紅明)離職前與公司完成工作交接,并與公司簽訂協議約定了競業限制等事項,不影響公司產品研發的正常進行,其與公司之間不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
公司對第一輪問詢函的回復顯示,HONGMING HU(胡紅明)曾任美國波特蘭腫瘤中心免疫學主任兼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教授,多年來致力于腫瘤免疫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公司2020年9月聘任其擔任首席科學家,向公司提供技術指導。2022年5月,HONGMING HU(胡紅明)因個人職業規劃變化離職,后于2022年10月入職上海鑌鐵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鑌鐵生物”)。公司表示,HONGMING HU(胡紅明)的離職對其技術產品研發不存在重大不利影響。
查詢發現,鑌鐵生物是一家突破性免疫細胞治療藥物研發商,專注于靶向實體瘤的TCR-T細胞治療技術。
那么,劉雅容是否為恒潤達生研發團隊重要成員?若是,招股書為何未提及劉雅容在公司前期多年研發中的重要作用,信披的真實性、完整性如何?基于劉雅容有10家關聯企業(成立時間在2019年之后,其相關專利最早申請于2018年),且均由其擔任重要職務,其如何參與公司研發?對于劉雅容在外成立多家企業,恒潤達生是否知曉?是否構成同業競爭?若否,為何公司在研多項專利發明人為劉雅容?公司研發獨立性如何?
身為核心技術人員、首席科學家的HONGMING HU(胡紅明),在任職期間創辦同行業企業是否構成同業競爭?其離職后很快入職同行企業,是否真的不會影響公司產品研發的正常進行?
HONGMING HU(胡紅明)等離職,對公司研發持續性是否產生重要影響?就上述相關疑問,《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此前通過電郵向公司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對于恒潤達生其他值得注意的情形,本報將繼續關注。
記者 何玉曉
上海寓庸商務咨詢有限公司歷史股東、歷史人員
恒潤達生部分已授權專利情況截圖
通用于恒潤達生研發管線的發明專利截圖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