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被砍掉 補流資金削減 天星醫療募資額“突然”縮水兩成
2023年9月科創板IPO獲得受理的北京天星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星醫療”)于2024年底更新了招股書,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其擬募集資金8.8億元,投入蘇州智慧工廠項目、產品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
對比公司2023年9月遞交的招股書,《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天星醫療的募資需求已“大有不同”,更新后的招股書中,公司“砍”掉了原擬1.33億元投入的營銷網絡項目,同時公司擬募資補流資金也由3億元減少至2.2億元,這難免引發外界關注。另外,記者還發現,天星醫療擬募投的“重頭戲”似已完成封頂,且此前有多家媒體報道該項目將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突然“砍”掉一募投項目
成立于2017年7月的運動醫學創新醫療器械企業天星醫療,主要從事運動醫學植入物、有源設備及耗材,以及手術工具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致力于為患者和醫生提供運動醫學整體臨床解決方案。
公司披露的兩版招股書顯示:2020—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分別為 2640.72萬元、7301.30萬元、1.48億元、2.42億元和2.23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081.33萬元、-1.1億元、4034.43萬元、6357.94萬元和6408.13萬元;扣非凈利潤則分別為-1764.96萬元、455.18萬元、3881.32萬元、5515.22萬元和6356.85萬元。上述營收和凈利潤數據顯示,公司報告期內的業績穩定增長。
不過,2023年9月,天星醫療擬登陸科創板的IPO申請被受理,當時其擬募集資金10.93億元,其中4.40億元擬投入蘇州智慧工廠項目、2.19億元擬投入產品研發項目、1.33億元擬投入營銷網絡項目、3億元擬補充流動資金。
上述募資方案提出后曾引發市場關注。由于天星醫療截至2023年3月末的凈資產僅為3.21億元,這意味著其擬募資規模是其凈資產的3.40倍。天星醫療如此大手筆募資,是否擬通過IPO“圈錢”一度受到質疑。
在公司2024年底更新的最新招股書中,記者發現,天星醫療的募資需求和募投項目均出現了變化,擬使用募資額變為8.80億元,金額減少了2.13億元,縮水約兩成。其中最惹人關注的是,擬募投項目由四個變成了三個,原擬投資1.33億元的營銷網絡項目已“突然”從募投名單上“消失”。
按照2023年9月版招股書披露的該項目建設規劃,上述營銷網絡項目擬完成北京、上海、成都、武漢等營銷網點的建設。項目建設包括:營銷網點設備的購置、營銷人才的招募、營銷推廣活動的實施,整個項目建設周期為三年。
該項目的建設資金安排方面,其中9483萬元擬用于薪酬福利,3595萬元擬投入營銷推廣費用,另外,擬在網點租賃及購置費用方面投入226.98萬元,設備購置費用投入32.46萬元,這意味著該項目的募集資金中超七成都擬用于“發工資”。
在2023年9月版招股書中,天星醫療一度強調該項目實施的必要性,其表示:“隨著公司整體經營情況的穩定發展與營業收入的不斷提升,公司原有營銷網絡的建設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終端客戶的需求,無法為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公司的戰略性發展。因此,公司亟需新建營銷網點,將業務覆蓋范圍擴展到北京、上海、成都、武漢等地區,以構建更加完善的營銷網絡。與此同時,公司還需進一步加強銷售團隊建設,加強對商業渠道客戶的篩選,優選信用良好、終端資源把控能力強的商業客戶,進行渠道歸攏,提高營銷的效果與效率。”
對于最新招股書突然砍掉公司此前聲稱亟需新建的營銷網絡項目,天星醫療并未說明個中緣由。
對比2023年9月版招股書和2024年12月版招股書,可以發現天星醫療的營銷規模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中已有明顯變化。
2023年3月31日時,公司產品已進入三級及以上醫院超過500家,并與超過200家經銷商展開合作,銷售網絡覆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廣泛覆蓋。公司的營銷人員規模為110人。
而截至2024年9月30日,天星醫療的產品進入醫院已超過3000家,累計銷售超100萬件,擁有超5年臨床安全使用歷史,產品質量已經過臨床檢驗。公司與超過400家經銷商展開合作,銷售網絡覆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公司的營銷人員達115人。
另外,對比天星醫療兩版招股書,記者還發現,公司擬募資補流的資金由原計劃的3億元已減少至2.2億元,縮減了0.8億元,補流資金一下子被砍掉了近三成。
天星醫療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為3.84億元,資產負債率(合并口徑)為19.03%,流動比率為4.58倍,速動比率為4.05倍。公司表示:“總體來看,公司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維持在較高水平,資產負債率較低,貨幣資金較為充裕,償債能力強。”
上述種種情形不免引人關注:天星醫療募資項目和募資金額均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公司原擬募資和補流項目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究竟如何?公司在募資項目的選擇和金額的測算方面是否存在“隨意性”?天星醫療又是如何看待募資金額測算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募投重頭戲審批存“程序倒置”?
天星醫療兩版招股書均顯示,其擬募投的重頭戲為蘇州智慧工廠項目,兩版招股書對該項目的募資投入規劃均為4.40億元,不過,招股書并未透露該項目建設完成以后的新增產能情況。
天星醫療招股書披露的蘇州智慧工廠項目涉及的環評批復編號情況顯示,該項目已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并獲得蘇州市生態環境局的環評批復,批復編號為“蘇環建〔2024〕07第0028號”。
記者查詢蘇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局網站發現,該網站2024年2月20日曾披露“蘇州市生態環境局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決定的公告(相城區)”,上述公告顯示“蘇州星悅智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生產植入物耗材及手術工具項目”的環評批復編號正是“蘇環建〔2024〕07第0028號”。
上述公告還顯示,項目環評審批發文時間為2024年2月20日。此前該網站還曾披露該項目的環評報告審批公示期為2024年2月7日至19日。
值得注意的是,“中江網”、《現代快報》等多家媒體曾于2024年1月至2月初密集報道,星悅智慧醫療項目真正做到了“拿地即開工”,稱該項目在2024年1月即拿到了不動產權證和施工許可證。
而且,媒體還報道,星悅智慧醫療項目占地面積16.08畝,總投資1.34億元,將新建2.5萬平方米廠房及辦公樓,用于研發有源設備、植入器械、動力能力平臺等,為一站式運動醫學手術提供解決方案。達產后,該項目預計年產值5億元,年生產植入物耗材97.6萬個、手術工具6.8萬個。
“蘇州新聞網”等多家媒體還曾于2024年9月報道,“蘇州星悅智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生產植入物耗材及手術工具項目”已完成封頂,預計2025年5月投入使用。上述項目預計達產后,年生產植入物耗材將達到97.6萬個,手術工具6.8萬個。項目全面運營后,預計年產值將達到5億元人民幣。”
從公開報道披露的天星醫療相關項目達產后的預計產值及產能情況來看,2024年1月取得施工許可證的“星悅智慧醫療項目”和2024年9月封頂的“蘇州星悅智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生產植入物耗材及手術工具項目”完全一致,應為同一項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相關規定:1、環評定義與要求:對建設項目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并提出對策和措施。2、環評審批權限: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審批。3、環評與施工許可證關系:獲得環評批復是申請施工許可證的前提條件。
從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披露的蘇州星悅智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生產植入物耗材及手術工具項目獲得環評批復,以及媒體報道對于星悅智慧醫療項目獲取施工許可證的時間線來看,環評獲批復的時間要晚于施工許可證取得時間。
那么,天星醫療的主要募投項目“蘇州智慧工廠項目”是否就是蘇州生態環境局披露的“蘇州市生態環境局關于蘇州星悅智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生產植入物耗材及手術工具項目”?如果不是,為何兩者的環評批復編號完全相同?如果是,為何該項目2024年2月20日才取得環評批復,但當年1月已獲得施工許可證并且開工奠基?上述項目在審批過程中是否出現程序倒置的情況?
就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記者此前通過電郵致函天星醫療,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就公司其他值得注意的情況,本報將繼續關注。記者 王君
兩版招股書募資計劃對比

相關募投項目環評批復編號及發文時間情況

中江網相關報道截圖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