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存壓?國聯股份擬用閑置募資款補流 股價大跌還涉嫌信披違規,恐遭股民依法索賠

日前,國聯股份(603613)發布公告:擬用不超過9億元閑置募資補流動資金,滿足業務增長對流動資金的需求,使用期限不超過12個月。
另外,公司部分募投項目完成時間延期,其中“基于AI的大數據生產分析系統研發項目”和“基于云計算的企業數字化系統集成應用平臺研發項目”的完成時間均推遲至2025年12月。
值得一提的是,國聯股份在此前的2023年12月26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通知以及北京證監局下發的監管函,公司涉嫌信披違法違規的問題可能面臨投資者訴訟索賠的風險。
早在2022年11月,已有媒體質疑國聯股份涉嫌利用融資性貿易助推業績,隨后上交所發去相關問詢函。
當時國聯股份回復稱,公司對媒體報道所述事項進行了審慎核實,確認前述事項均不屬實,前期相關信息披露在所有重大方面真實、準確、完整。
不過,2023年4月27日,國聯股份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更正公告,稱公司將部分自營交易調整為凈額法確認收入,會計差錯更正后,大幅調減2022年一季報、中報、三季報營收。當日,上交所發出年報問詢函,要求公司核實并披露前期會計處理是否構成重大會計差錯。
2023年5月16日,國聯股份又對2020年至2021年相關財務數據發布更正公告,對2020年、2021年年報相關財務數據進行追溯調整,兩年營收均明顯調減。同年6月3日,國聯股份再發會計差錯更正公告,顯示公司2020年、2021年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均明顯減調。
另外,國聯股份在2023年1月披露了2022年業績大幅預增公告,但當年4月27日,公司披露了2022年業績更正公告和2022年年報,2022年營收僅為402.69億元,與業績預告相去甚遠。
北京證監局發出的警示函指出,國聯股份在2023年4月、5月兩次發布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將部分交易調整為按照凈額法確認收入,對2020年年報、2021年年報、2022年三季報相關財務數據進行更正,導致多期財務報告信披不準確,已經違反相關規定,公司董事長劉泉、總經理錢曉鈞、財務總監田濤負有主要責任。公司及相關責任人被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對此,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師事務所王添聿律師表示,一旦公司被立案調查事項被認定且受罰,受損投資者有權向國聯股份依法索賠。目前來看,暫定2021年3月30日至2022年11月24日期間購買過國聯股份股票,且在2022年11月24日當天收盤時仍持有該股票的虧損投資者,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大眾證券報”(特征碼:33)報名登記,律師將及時幫助適格投資者維護合法權益,最終索賠條件以法院認定為準。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聯股份相關財務問題發酵之前,2022年11月,公司的股價高點在125元/股左右,而目前股價在23元/股上下,與高位時相比已跌去八成左右。針對公司近期擬用募集資金補充經營現金流,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提問:“公司當前的經營現金流是否遇到了困難,主要原因是什么,準備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
對此,國聯股份1月8日回復稱:“現金流的管理一直是公司核心的部分之一,公司會持續關注現金流的健康程度,加強風控管理,積極努力在現階段解決相關問題,以推動公司業務的持續穩定發展。公司現金流的表現確實不如過去幾年好。一方面是復雜的經營環境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有公司作為第三方的產業發展平臺,與上下游企業共渡難關的因素。我們會采用更加關注客戶利益,幫助客戶成長,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更多的給與上下游企業更好的交付環境的策略,而不是只顧自身短期利益,不顧上下游企業死活的壓榨策略。目前,公司在充分考慮自身發展的前提下,也積極的采用幫助中下游企業與銀行進行合作,以及更注重發展質量的發展方式來減輕現金流壓力。”
記者 王君

掃碼報名索賠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