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創瑞通:實控人200萬元“接盤”子公司兩年后0元轉讓
曾兩度中止IPO審核的北京昊創瑞通電氣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昊創瑞通”)近日更新了招股書,繼續創業板IPO之旅。
本報此前報道昊創瑞通目前持有的14項發明專利中,原始取得的發明專利皆為2020年以來申請,受讓取得的發明專利申請權皆為2021年以來轉移,公司包括實控人在內的多名重要管理人員皆曾任職甚至同時兼職于北京科力恒電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力恒”)或同一控制下的企業等情況。
《大眾證券報》記者還發現,昊創瑞通在IPO途中更換了審計機構,公司實控人2018年曾以0元價格無償轉讓其于2016年花200萬元接盤的原子公司北京納眾杰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北京納眾杰電氣有限公司、北京昊創瑞通電氣有限公司,以下均簡稱“納眾杰”)的股權,而受讓方和公司一供應商關系密切。
IPO途中更換審計機構
2023年6月,昊創瑞通首次披露招股書,當時公司聘請的審計機構為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公司在回復深交所首輪和第二輪問詢時,對問詢函中有關財務事項做出說明的皆為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不過,回復二輪問詢函4個月后的2024年7月,昊創瑞通更新披露招股書時,審計機構已經變更為天健會計師事務所。
2024年5月13日晚間,江蘇證監局公布一項行政處罰決定: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另外,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及三名簽字注冊會計師還被罰沒,罰沒金額合計超過4000萬元。
上述處罰和金通靈長達6年的定期報告造假行為有關。據江蘇證監局查明:2017年—2022年,金通靈及其全資子公司上海運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運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偽造工程形象進度確認表、發貨單等調節EPC總承包項目完工進度(履約進度),虛增或虛減對大名縣草根新能源熱電有限公司、凱賽(太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金通靈及其控股子公司泰州鋒陵特種電站裝備有限公司通過未發貨提前確認收入、對銷售退回不沖減收入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導致金通靈2017年—2022年連續6年年度報告均存在虛假記載。
為金通靈上述6年年報提供審計服務的正是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并且其均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簽字注冊會計師為范榮、顏利勝、胡志剛,6年審計收入合計688.68萬元。
江蘇證監局認定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在風險評估及內控測試程序存在重大缺陷,未采取恰當審計措施應對舞弊風險,實質性程序存在重大缺陷,違反相關執業準則的規定,未能履行勤勉盡責義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違反了《證券法》相關規定。
眾所周知,一家公司在IPO中途更換審計機構是很敏感的,尤其是當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被行政處罰暫停從業資格,更易讓人對受罰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相關財務數據的嚴謹性產生疑問。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被處罰僅2個月后,2024年7月,昊創瑞通新聘任的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已出具關于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財務報表及審計報告。可以說,在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在審的IPO項目中,昊創瑞通最早完成審計機構更換相關工作。
被注銷子公司與同行企業關系成謎
昊創瑞通招股書披露公司監事魏改革的履職經歷顯示——魏改革在2015年進入公司直至2016年2月都在公司前身昊創有限任技術員,2016年3月—2017年9月,其在北京司南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司南電氣”)任研發人員;2017 年 10 月之后,其又回到昊創瑞通任職。
從上述時間線來看,魏改革在昊創有限、昊創瑞通履職經歷中曾“無縫且絲滑”轉換了工作單位——司南電氣。記者通過企查查查詢到的信息發現,司南電氣成立于2016年1月13日,該企業持股80%的控股股東正是昊創瑞通,而第二大股東為畢洪峰,持有該企業12.50%的股份,其同時還擔任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司南電氣已于2018年12月20日注銷。
需要指出的是,企查查查詢到的信息還顯示,司南電氣的第二大股東、法定代表人畢洪峰曾是北京科力恒久智能測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力恒久智控”)的股東,其在科力恒久智控持股15%,而科力恒久智控的控股股東為北京科力恒久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力恒久”)。另外,科力恒久智控在2018年5月被注銷。
本報此前報道昊創瑞通實控人段友濤和張伶俐夫婦曾在科力恒任職,而科力恒與科力恒久的實控人同為張立新。公司第三大股東、副總經理王敬偉曾先后任職于科力恒及科力恒久;公司技術部經理、監事會主席曹曉飛也曾在科力恒久任職。尤其是王敬偉,其在科力恒久擔任總經理助理的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同時還在昊創瑞通任副總經理。王敬偉剛剛加盟公司的2013年,有兩項由其擔任發明人之一的發明專利被申請。值得關注的是,科力恒久與昊創瑞通不僅是同行企業,且他們曾出現在同一項目的招投標名單上,業務疑似“高度重合”。
上述情形結合昊創瑞通被注銷的控股子公司司南電氣,以及科力恒久被注銷的控股子公司科力恒久智控第二大股東皆為畢洪峰,昊創瑞通與張立新控制的企業之間是否有未曾披露的關系令人關注。
實控人0元轉讓曾經的子公司
此外,IPO之前的2018年9月,昊創瑞通實控人段友濤曾以0元的價格轉讓了一家曾經的子公司——納眾杰。
根據昊創瑞通披露,納眾杰成立于2012 年10月9日,成立時注冊資本200萬元,為公司前身昊創有限出資設立的法人獨資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的定位為昊創有限生產基地。2016年7月6日,昊創有限與段友濤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將其持有的納眾杰100%股權轉讓給段友濤,股權轉讓價格為200萬元。
蹊蹺的是,在段友濤200萬元接盤僅兩年后,其在2018年9月26日又以0元的價格將持有的納眾杰股權轉給了何青和楊顏,其中,何青受讓了80%的股權,楊顏受讓了20%的股權。
對于上述0元轉讓行為,昊創瑞通解釋稱:“2017年和2018年1—7月,納眾杰凈利潤分別為-87.33萬元和-90.36萬元。截至2018年8月7日(移交日),納眾杰主要資產為銀行存款0.08萬元,整體價值較低。隨著昊創有限籌劃通過收購河北上博,其生產基地逐漸轉移至河北上博,納眾杰當時基本無實際經營,連續虧損,但由于企業注銷需要履行清算、社保、稅務和工商等注銷登記,注銷手續繁瑣且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成本,因此,段友濤決定將其持有的納眾杰股權對外轉讓。何青與段友濤為朋友關系,何青擬開展代加工業務,納眾杰經營范圍包括生產,而當時在北京新成立經營范圍包含生產的公司較為困難,其存在受讓納眾杰相關股權的實際需求,無償轉讓的主要原因系納眾杰轉讓時的價值較低,且注銷程序較為繁瑣,具有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查詢到的信息顯示,轉讓后,納眾杰2023年年報披露的企業聯系電話與公司2021年、2022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第一大原材料供應商、2023年第二大原材料供應商——北京永興源聚賢工貿有限公司企業年報中使用的號碼相同。
還值得注意的是,納眾杰2021年年報披露的聯系電話010-69076785,又與北京安力科源電氣有限公司2013年、2014年年報披露的聯系號碼相同,而北京安力科源電氣有限公司為昊創瑞通同行企業。
2023年7月,深交所向昊創瑞通發出首輪問詢時,曾要求解釋納眾杰的主營業務及經營狀況以及是否存在與昊創瑞通相同或相似的業務,是否存在關聯方非關聯化的情況。
昊創瑞通在回復函中解釋稱:“公司主要從事智能配電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智能環網柜、智能柱上開關和箱式變電站等。納眾杰自成立至2018年主要從事故障指示器、低壓配電柜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報告期內,納眾杰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金屬制品銷售業務,營業收入和利潤規模較小。根據納眾杰出具的說明,2020年至今,納眾杰與公司的主營業務與產品存在明顯區別,下游應用領域不同,產品功能及作用差異較大,不屬于從事與公司相同或相似業務的情形,與公司不存在競爭關系。納眾杰在資產、人員、財務、業務、技術等方面獨立經營,納眾杰客戶、供應商與公司的客戶、供應商不存在重疊;納眾杰不存在為公司代墊費用、承擔成本或轉移定價等利益輸送情形。”
令人驚訝的是,企查查查詢到的信息顯示,納眾杰在2015年6月曾更名為“北京昊創瑞通電氣有限公司”,該名稱與昊創瑞通的曾用名“北京昊創瑞通電氣設備有限公司”極易混淆。
2018年9月被段友濤轉讓后,該企業名稱在2018年11月13日重新更名為“北京納眾杰電氣有限公司”,不過,在深交所2023年7月向昊創瑞通問詢與該企業是否存在相同或相似業務后,2023年8月17日,“北京納眾杰電氣有限公司”又更名為“北京納眾杰科技有限公司”,企業名稱全面去“電氣”化,并在同日刪除了企業經營范圍中的“配電開關控制設備制造”業務,而配電開關控制設備制造正是昊創瑞通的核心業務。
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到的信息顯示,納眾杰披露的2013年—2017年年報顯示企業名稱為“北京昊創瑞通電氣有限公司”,其中,2013年年報的披露時間為2014年10月,2017年年報披露時間為2018年4月。2018年—2022年年報中披露的企業名稱則為“北京納眾杰電氣有限公司”,其中2022年年報披露時間為2023年5月。2023年年報披露的企業名稱為“北京納眾杰科技有限公司”,該2023年年報披露時間為2024年3月。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還顯示,納眾杰填報提交的2021年—2023年年報披露其主營業務活動為:生產組裝高低壓開關設備預裝式變電站、高壓電纜分支箱、UPS控制電源、在線監控系統控制設備等,這與昊創瑞通回復交易所問詢披露“報告期內,納眾杰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金屬制品銷售業務”,在正常理解上似易產生偏差。
以上種種情形不免令人心生疑問:段友濤為何選擇在2018年9月以0元價格無償轉讓納眾杰的股權,而非直接注銷?公司以“注銷程序繁瑣”理由解釋合理化,而在同一年,與“科力恒久”似存千絲萬縷關聯的司南電氣為何采用注銷方式? 其次,為什么在收到交易所關于納眾杰是否與公司存在相同或相似業務的問詢后,納眾杰將企業名稱由北京納眾杰電氣有限公司更改為北京納眾杰科技有限公司,并刪除了公司經營范圍中的“配電開關控制設備制造”業務?上述變更是否為掩蓋了其與昊創瑞通的業務的相關性?無償轉讓納眾杰的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就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記者通過電郵曾向昊創瑞通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還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向公司發出采訪函后又另有發現——北京市密云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在2018年12月13日對北京昊創瑞通電氣有限公司(納眾杰曾用名)開具了一張處罰單,該處罰單顯示該企業法定代表人仍為段友濤。事實上,2018年12月13日已是公司回復函中披露納眾杰完成0元轉讓的兩個多月之后。
上述情況結合納眾杰2021年—2023年年報披露主營業務活動為“生產組裝高低壓開關設備預裝式變電站、高壓電纜分支箱、UPS控制電源、在線監控系統控制設備等”,昊創瑞通子公司納眾杰0元股權轉讓背后是否存在“關聯方非關聯化操作”等情況仍值得關注。 記者 王君
納眾杰2013年年報國家企信平臺截圖

納眾杰2021年年報國家企信平臺截圖

北京密云區安監局行政處罰截圖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