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寶股份股價驟漲后迅速回吐漲幅 還因受罰面臨投資者索賠風險

近日,恒寶股份(002104)股價出現“過山車”行情。
9月5日,恒寶股份股價一改8月底來溫和反彈表現,突然強勢漲停,9月6日股價更是“一字”漲停;然而,下一個交易日即9月9日股價高開高走后大幅回撤,最終收跌4%以上,9月10日股價繼續大跌逾7.5%,9月11日再跌3%以上,9月12日稍有企穩,9月13日又跌近4%,最終將9月5日至6日的漲幅全部回吐,股價回到9月4日收盤水平。
股價連續漲停后的9月9日,公司公告稱,經核實,自身及控股股東、實控人無重大事項或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事實上,恒寶股份8月底發布的中報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出現明顯滑坡,營收下降近27%,歸母凈利潤下降35%以上,扣非凈利潤更是下滑超過47%,從成長性來看,是2021年后表現最差的中報。
需要注意的是,恒寶股份因參與隋田力主導的專網通信業務,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在去年12月遭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并因此面臨相關受損投資者索賠風險。
公司收到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恒寶股份及其子公司在公司前任董事長(已去世)洽談及決策下,自2016年12月起從事隋田力主導的專網通信業務,即“特種通信物聯網業務”,共執行了21個批次,涉及3家客戶和8家供應商。專網通信業務的供應商和客戶、采購和銷售合同的內容,都由隋田力指派的人員安排和控制。直到2019年8月,時任董事長、總裁錢京認為該業務不可控且毛利率低,決定停止,逐步退出,2020年10月起公司子公司不再從事該項專網通信業務,前期款項也已全部收回。
但是,公司參與的所謂專網通信業務的核心是合同、單據和資金的流轉,實質是以貿易業務為掩飾的資金融通業務,提供融資獲取固定收益。該業務不具備商品購銷業務的商業實質,不符合相關規定要求,不應當對該項業務確認營收和營業成本。恒寶股份在未充分評估和審慎了解專網通信業務實質的情況下,即將該業務按照銷售和采購合同發生金額確認營收和營業成本,2017年至2020年合計虛增營收13.62億元,導致公司2017年至2020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
根據規定,恒寶股份受罰后,相關受損投資者可以向公司依法訴訟索賠。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師事務所王添聿律師表示,凡在2018年4月27日到2022年9月2日期間買入恒寶股份股票,且在2022年9月2日收盤時仍持有該股票的受損投資者,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大眾證券報”(特征碼:33)報名,律師將根據案件進展及時幫助適格投資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最終索賠條件以法院認定為準。記者 何玉曉

掃碼報名索賠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