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源科技報告期內取得近九成發明專利 核心技術人員疑似“0元”入股公司
從事5G+智能礦山業務的上海山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源科技”)此前欲謀求創業板上市。《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山源科技IPO前存在明顯的專利突增現象:公司共有47項發明專利,其中40項專利于2020年之后取得,意味著近九成發明專利集中于報告期內取得。
此外,公司兩名核心技術人員為報告期內才聘用,而為引進技術人才,山源科技不惜斥資606.75萬元收購現任核心技術人員當時參設的新企業股權,更是在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一個月后,又接受其及相關方增資,增資款共計也是606.75萬元。
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大幅增加
成立于2001年的山源科技深耕智能礦山行業多年,已經形成了包括智能礦山信息通信系統、智能礦山供電管控與保障系統、智能礦山視覺監控系統在內的多產品體系,能夠為礦山等領域客戶提供規劃設計、系統交付、運維優化等綜合解決方案。公司2023年首次提交招股書,擬創業板上市。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年修訂)》第三條,創業板定位相關指標要求規定如下:“支持和鼓勵符合下列標準之一的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申報在創業板發行上市:(一)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二)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5000萬元,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三)屬于制造業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或者數字經濟等現代產業體系領域,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30%。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的企業,或者按照《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等相關規則申報創業板的已境外上市紅籌企業,不適用前款規定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要求。”
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山源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1060.86萬元、1705.51萬元、3466.90萬元、2521.45萬元,2020年至2022年復合增長率高達80.78%,最近一年研發投入金額高于1000萬元,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高于5000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6395.35萬元、23059.43萬元、40951.51萬元、23361.88萬元,2020年至2022年復合增長率為58.04%,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超過3億元。
從上述數據來看,符合創業板定位相關指標要求。
進一步查閱研發費用明細,可以看出,山源科技研發費用大幅增長主要由于報告期內公司研發人員薪酬大幅增長。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山源科技研發費用中的職工薪酬依次為671.40萬元、1148.94萬元、2380.69萬元和1629.31萬元,公司表示主要系報告期內研發人員數量增加以及薪酬水平提升所致。
2020年后申請獲得40項發明專利
山源科技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大幅增長的同時,大部分發明授權專利也都是IPO報告期內集中申請獲得,不禁令人關注其持續自主創新能力。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源科技在招股書中自稱“公司始終高度重視研發投入與科技創新”。
從公司研發成果來看,發明專利中有7項為2007年至2017年申請,其余40項皆是在2020年之后申請取得。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山源科技擁有118項專利、285項軟件著作權。118項專利中,發明專利47項,實用新型專利59項,外觀設計專利12項。
值得一提的是,山源科技曾在2019年年報中稱,有兩項發明專利已經通過實質審查:“公司智能調度通信系統實現收入3997.73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30.59%,同比增長60.94%,主要原因是,公司擁有的‘礦井綜合一體化調度通信系統’的發明專利,以及另外兩項發明專利已經通過實質審查,公司在報告期確立的‘煤礦井下運營商’戰略,加大了在通信產品線的研發投入和解決方案整合力度,在智能礦山時代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
兩核心技術人員為報告期內引進
山源科技的兩名核心技術人員為報告期內聘用。其中一名核心技術人員名下的專利較多,在其入職后為山源科技增加了十幾項發明專利,且多與5G有關。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山源科技認定的核心技術人員共5名,分別為張朝平、劉碧波、李秀文、付志勇、袁剛。
2021年1月1日,山源科技核心技術人員為張朝平、李秀文、付志勇。2021年8月1日,公司引進劉碧波、袁剛作為核心技術人員。
招股書披露的劉碧波簡歷顯示:“畢業于天津大學機械制造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1998年4月至2000年8月,擔任深圳華為公司軟件工程師;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擔任天津津瑞公司項目經理;2002年2月至2002年7月,擔任深圳冠日通訊科技有限公司高級軟件工程師;2002年8月至2012年11月,歷任深圳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高級軟件工程師、部門經理;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歷任深圳酷派技術有限公司軟件部總監、助理總裁、副總裁兼工業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2021年1月至今,擔任發行人全資子公司深圳酷源執行董事、總經理;2021年8月起在發行人處任職,現任山源科技副總經理、中央研究院院長、機器視覺事業部負責人。”
招股書顯示,劉碧波已獲19項專利(包括16項發明專利),主導研發的5G工業模組產品獲得第四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通用產品專題賽優秀獎。
作為山源科技中央研究院院長,劉碧波統籌負責中央研究院的各項研發工作,其中重點帶頭研發了5G工業模組、5G礦用AR眼鏡、礦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礦鴻產品等,提升了公司在5G+智能礦山領域的產品競爭力,推動了公司在智能礦山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的戰略布局。
據招股書披露,袁剛也是“2021年1月至今,擔任發行人全資子公司深圳酷源副總經理”“2021年8月起在發行人處任職”,現任山源科技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任職山源科技之前,袁剛歷任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軟件管理部副總監、海外技術部部長,依偎科技(南昌)有限公司MOUI部總監、BSP部總監、通信部總監兼西安研究所副所長,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軟件總監。
高價收購核心技術人員參投新企業
為引進技術人才、提升研發實力,山源科技于報告期內收購了深圳酷源(全稱“深圳酷源數聯科技有限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酷源是劉碧波、酷源長興(通過企查查股權穿透后顯示,劉碧波出資比例超過48%)于2020年12月18日參設的企業,該企業僅僅成立幾個月就迅速被山源科技斥資606.75萬元收購75%股權,成為后者全資子公司(收購前,山源科技持股深圳酷源25%股權)。
在簽署上述收購《股權轉讓協議》次月,劉碧波、酷源長興又向山源科技增資,劉碧波、酷源長興繳納的出資款也是606.75萬元。
據招股書,2021年7月,經第三屆董事會會議審議同意,山源科技與劉碧波、酷源長興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山源科技受讓劉碧波所持有的深圳酷源15%股權及酷源長興所持有的深圳酷源60%股權。此次股權收購,按沃克森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截至評估基準日2021年3月31日,深圳酷源的全部權益價值為809萬元,確定其75%股權的轉讓價格為606.75萬元。收購完成后,山源科技持有深圳酷源100%股權。
企查查顯示,深圳酷源成立之初注冊資本為300萬元,劉碧波、酷源長興退出前認繳出資額分別為50萬元、200萬元,持股占比分別為15%、60%。這意味著,成立僅三個多月的深圳酷源估值即“暴增”至809萬元。
2021年8月3日,山源科技召開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上海山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資的議案》等相關議案,同意公司將注冊資本由5654.87萬元增至5712.66萬元,新增注冊資本57.79萬元,增資價格為10.5元/股,分別由劉碧波以增資價款121.35萬元認購11.56萬元注冊資本,由酷源長興以增資價款485.40萬元認購46.23萬元注冊資本。
2021年8月6日,天職會計師出具《驗資報告》,確認截至2021年8月4日,公司已收到劉碧波、酷源長興繳納的出資款共計606.753萬元,其中57.786萬元計入注冊資本,其余548.967萬元計入資本公積。
招股書顯示,劉碧波直接及間接持有酷源長興48.34%的出資額。
那么,山源科技共有47項發明專利,其中40項專利于2020年之后取得,2020年后集中獲得發明專利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具備獨立研發能力,是否能夠依賴核心技術持續獲得營收?
公司認為自身是否確實具備“三創四新”特征?
就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記者曾通過電郵致函山源科技,對于前兩個問題,公司均回復稱:“公司的信息披露準確、真實、完整,符合相應的要求與準則。”
對于是否確實具備“三創四新”特征,山源科技回復稱:“公司在招股書中已經明確闡述了公司的創新、創造、創意特征以及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新舊產業融合情況。山源科技深耕行業二十余年,堅持自主創新和研發積累,在礦山信息通信、供電管控與保障、視覺監控等領域內不斷推出創新性產品,引領我國智能礦山建設。與此同時,智能礦山建設的關鍵在于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煤炭開發技術的深度融合,長久以來,公司依托對下游煤炭行業業務形態的深刻理解與技術能力,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持續研發各類智能礦山系統及產品,不斷提高主營產品智能化水平,賦能傳統煤炭行業智能化建設。故,公司具備‘三創四新’特征。”
而對于2020年后集中申請取得40項發明專利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是否具備獨立研發能力,是否能夠依賴核心技術持續獲得營收等問題,公司并無進一步的解釋。
斥資606.75萬元收購與核心技術人員新設立企業的股權,再收取相關方增資款606.75萬元,是否意味著核心技術人員“0元”入股公司?其中有無其他利益安排?這也值得關注。對于山源科技其他值得注意的情形,本報將繼續關注。 記者 何玉曉
山源科技擁有的發明專利部分截圖

深圳酷源變更記錄部分截圖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