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勝電子成長遇“困境”:如今盈利不及2015年
一年前,主營移動電源、充電器、數據線、內置電池及其它智能硬件生產與銷售的廣東品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品勝電子”),擬登陸深交所主板的IPO申請獲受理。近日,由于其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今年6月,《大眾證券報》報道品勝電子實控人之弟曾操盤數家供應商、大客戶,以及品勝電子業務與前員工深度交集,報告期內前五大線上、線下經銷商中,有半數與公司前員工相關。而記者還注意到,在2020年,前員工經銷商的經銷收入占公司全部經銷收入50%以上,公司經銷業務是否依賴前員工惹人關注。
此外,公司近年營收增長乏力,發展多年后的盈利尚不及2015年、2016年水平,成長性的底色令人矚目。
營收增長乏力與盈利“開倒車”
招股書顯示,品勝電子控股股東為趙武,實際控制人為趙武和吳煒崝夫婦。趙武直接持有公司78.77%股份,同時通過四川德先控制公司3.30%股份,通過成都品愿控制公司0.65%股份,通過品勝遠景控制公司0.45%股份,通過品勝共創控制公司0.28%股份,通過品勝共贏控制公司0.21%股份;吳煒崝直接持有公司1.65%股份,與趙武一起通過四川德先控制公司3.30%股份。夫婦二人合計控制公司85.32%股份。
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品勝電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42億元、13.28億元、13.29億元及6.74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1.02億元、1.01億元、9714.03萬元及4580.75萬元。
從完整年度來看,品勝電子近年的年營收均超過10億元,凈利潤已達1億元上下。不過,看起來不錯的業績如果從增速角度觀察,恐怕就有點不盡如人意了——公司2022年的營收相比2021年僅增長0.08%,遠低于2021年的同比增長14.01%,營收增速放緩態勢明顯;而凈利潤則在2021年、2022年均出現下滑。
如果將時間拉回至2015年,品勝電子剛掛牌新三板,彼時簡稱還為品勝股份。公司當時信披顯示,2014年的營收已然突破了10億元關口,達10.91億元,其后的2015年、2016年營收分別為11.16億元及10.52億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歸母凈利潤在2015年、2016年已經分別達到1.08億元、1.23億元(見圖一),超過了2020年至2022年的盈利水平。
圖一:公司財務數據部分截圖(數據來源:Wind)

扣非凈利潤更能折射出品勝電子的主業經過多年發展后,近年來的盈利反而有點“開倒車”。2014年至2016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545.04萬元、1.00億元、1.25億元,2015年出現爆發式增長,2016年高位下繼續明顯增長。但此次IPO報告期內完整年度的2020年至2022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分別為7899.62萬元、8364.71萬元、8898.62萬元,雖然穩步增長,但金額較2015年、2016年少了數千萬元,尤其是報告期內盈利最高的2022年也只有2016年的七成多。
對比多年前經營業績數據來看,“高起點”的品勝電子營收增長緩慢,盈利水平甚至較多年前還倒退,業績成長“瓶頸”似乎仍有待突破。
而可比同行業公司綠聯科技,2021年至202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4.46億元、38.39億元和48.03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18.05%;實現凈利潤分別為2.97億元、3.27億元、3.88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14.30%。近年來無論是營收、凈利潤規模,還是業績增速都將品勝電子遠遠甩在了身后。
需要指出的是,品勝電子在經營發展過程中,與蘋果公司曾經發生的糾紛不容忽視。2017年8月28日,公司正式起訴蘋果公司涉嫌壟斷。品勝電子認為,蘋果MFi強制認證(蘋果對于第三方配件廠商生產配件進行的一種標準認證,通常認證的產品都需要向蘋果繳納一定的認證費用)對產品安全性并無任何提升,反而限制了蘋果產品及配件組件市場的公平競爭。在此,希望蘋果公司停止壟斷侵權行為,并賠償公司經濟損失1元(見圖二)。
圖二:品勝電子訴訟蘋果公司相關公告部分截圖

目前,品勝電子所銷售的適配蘋果配件仍均為其自主品牌產品。公司不屬于蘋果公司的授權制造商或ODM/OEM(原始設計制造/貼牌代工)供應商,并且仍未獲得蘋果公司MFi認證。品勝電子曾在招股書風險披露中提示:“蘋果公司后續如因MFi認證而向公司主張權利,可能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前員工供應商曾為公司實控人代持
在營收增長乏力、盈利還不如多年前的背后,品勝電子前員工控制的經銷商和關聯方經銷商情況也惹人關注。
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由前員工控制的經銷商數量分別為119家、126家、127家以及120家;前員工經銷商主營收入分別為3.21億元、3.09億元、2.60億元和1.41億元,分別占公司主營收入比例為28.58%、23.56%、19.68%和20.97%。
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品勝電子的經銷收入總額分別為5.85億元、6.82億元、6.61億元和3.66億元,這意味著2020年來自品勝電子前員工經銷商的銷售收入,在公司當年經銷收入總額中的占比已經超過了50%。報告期其余各期,品勝電子前員工經銷商的銷售數據在各期經銷收入中的占比也在40%左右。
另外,在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品勝電子的線上線下各期前五大經銷商名單中,有半數企業為前員工控制、經營。
還有, 深圳市眾耀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客戶及PISEN MORE供應商)的實控人王林,其控制的企業不僅涉及公司PISEN MORE供應商與客戶重疊,而且其曾為品勝電子實控人趙武代持400萬股,兩者之間的銀行流水顯示:趙武與王林銀行流水產生過合計超過2500萬元的資金往來,其解釋為購買代持股票以及股票分紅款。
曾與實控人之弟深度交織
品勝電子惹人關注之處還有實控人吳煒崝之弟吳虓,其經營版圖也與公司深度交織。深圳市品瑞合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曾在報告期出現在品勝電子前五大外協產品供應商及原材料供應商榜單上。該公司是吳虓持股50%并實際經營的企業,而另一家外協供應商深圳市尚為數碼有限公司也是吳虓實際經營的公司,上述兩家企業均在報告期內成立并注銷。
吳虓經營的企業不僅包括上述重要供應商,其還曾實際經營著公司主要客戶——成都樺駿品創商貿有限公司(下稱“成都樺駿”)。 招股書披露,成都樺駿為公司2020年第三大客戶,曾與公司存在著超千萬元的大額交易,上述企業也在報告期內注銷。
此外,由吳虓持股或任職的深圳華勝善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烏當區好活捌陸捌壹伍號商務服務工作室、成都第壹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均在報告期內注銷。
品勝電子稱,上述企業主要是基于避免同業競爭、減少關聯交易或正常的經營決策而注銷,真實、合理,上述已注銷關聯方在存續期間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情形。記者 王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