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佑生物:大客戶名單“屢現”競爭對手和前子公司
此前謀求滬市主板上市被否的安佑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佑生物”),正再度向A股進軍,擬轉戰深交所主板。安佑生物于2023年6月遞交IPO招股書,近期因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深交所已中止其上市審核。
此次IPO,安佑生物擬募集資金11.04億元,計劃投向玉溪安佑年產20萬噸飼料項目等9個飼料項目、數字化智能平臺技術改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注意到,安佑生物在產能利用率不飽和甚至下滑的情況下仍擬募資擴產,募投必要性問題惹人關注。另外,安佑生物前五大客戶中不僅包含競爭對手還有前全資子公司,這其中是否涉及利益安排同樣值得審視。
產能利用率不足仍擬募資擴產
安佑生物主要從事飼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一家專注于動物精準營養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產品主要涵蓋豬、禽、水產和反芻飼料,其中豬飼料為主要產品。
2016年,安佑生物首次沖擊IPO,2018年被否后,安佑生物對公司業務進行了部分調整,2020年11月,公司剝離養殖業務,聚焦飼料主業。
招股書披露,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安佑生物營收分別為72.53億元、108.43億元、114.95億元、57.5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約為5.32億元、3.87億元、2.74億元、1.28億元。營收增長的同時,公司凈利潤出現了下滑。
產能利用率方面,招股書披露,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5.14%、70.95%、63.97%、59.66%,公司產能利用率不僅未飽和,2021年之后還出現了下降趨勢。具體產品方面,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安佑生物預混料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2.75%、73.85%、67.93%、66.13%,濃縮及配合料的產能利用率則分別為55.19%、70.89%、63.90%、59.66%,均呈現不飽和及2021年后下降趨勢。
此次IPO,安佑生物擬募資11.04億元,其中7.74億元擬補充產能,投入玉溪安佑、高州安佑等9個飼料建設項目,根據招股書披露的項目產能建設情況,上述項目合計將增加公司產能159萬噸。以招股書披露的2022年度安佑生物總產量281.37萬噸來看,意味著上述擬募投項目如果全部建成投產,公司產能將達到2022年產量的兩倍以上。
另外,公司擬募投的玉溪安佑年產20萬噸飼料項目,擬募集資金9850萬元。根據當地權威網站玉溪網2023年11月消息(網頁顯示文章署名系《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稱:“該項目2022年8月開工,在建設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投產在即,預計在2023年12月正式投產(見圖一)。”
圖一:玉溪網截圖

而玉溪網2024年4月刊文顯示:1月4日,玉溪安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飼料項目已建成投產(文章署名同樣系《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另外,根據內蒙古開發區網2023年3月30日消息,《33.1億元!巴彥淖爾經濟技術開發區2023年春季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安佑(內蒙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年產20噸飼料建設項目已經于2023年3月集中開工建設。
而臨河區生態環境分局對安佑(內蒙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飼料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受理情況的公示顯示,2023年4月27日,該局受理了安佑(內蒙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飼料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公示期為2023年4月27日—2023年5月6日(5個工作日)。
另外,三峽傳媒網2024年1月15日報道,重慶安佑年產41萬噸飼料項目投資3億元(見圖二),而招股書披露為1.65億元,兩者數據披露存在差異。
圖二:三峽傳媒網截圖

以上種種情形,令人疑惑重重:在2022年年底、2023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僅六成左右的情況下,公司仍擬將募集資金主要投入產能建設的原因是什么?募資擴產是否必要?公司是否考慮過產能過剩難以消化的問題?
安佑(內蒙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年產20噸飼料建設是否存在在環評報告尚未受理的情況下,即已開工建設的情況?如果存在,開工的原因是什么?是否符合相關環保要求的規定?重慶安佑年產41萬噸飼料項目的投資金額,招股書披露與三峽傳媒網的公開報道出現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
競爭對手及前子公司成為前五大客戶
來自大客戶或大供應商的經常性關聯交易,由于容易涉及利益輸送、業績真實性等,是擬上市企業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
招股書披露的安佑生物報告期前五大客戶名單顯示,2020年,新希望為公司第三大客戶,公司向其銷售1.11億元;2021年,公司的第一大客戶為江蘇和佑,安佑生物當年向其實現銷售6.14億元;當年第四大客戶為新希望,公司向其銷售2.03億元;2022年,江蘇和佑和新希望分別為第四和第五大客戶,公司分別向其銷售2.92億元、2.00億元;2023年上半年,雖然新希望跌出安佑生物前五大客戶名單,但江蘇和佑仍為公司第三大客戶,公司向其銷售1.69億元(見圖三)。
圖三:報告期前五大客戶情況截圖

招股書披露,公司大客戶新希望是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其主要業務為畜禽飼料生產及銷售、畜禽養殖、肉制品加工及商貿等,根據飼料工業協會出具的公司產量行業排名,2022年,安佑生物位列中國內地飼料產量排名行業第17位。而公開數據顯示,新希望位列2022年中國內地飼料產量排名行業第1位。
安佑生物另一大客戶江蘇和佑也同樣惹人關注,其原為安佑生物的全資子公司,公司2020年11月剝離江蘇和佑及其下屬控參股子公司。
招股書顯示,2020年11月,安佑生物將持有的江蘇和佑100%的股權全部轉讓給江蘇健健美,而江蘇健健美為公司當時除邦萬顧問、鼎暉投資和國際金融公司之外的股東專門設立的持股平臺公司。江蘇和佑目前是安佑生物的關聯方,兩者為同一實控人。另外,兩公司大量高管出現重疊,安佑生物董事長和另外三位董事仍在江蘇和佑擔任董事職務、安佑生物的監事會主席目前也在江蘇和佑擔任監事。
而且,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對江蘇和佑的應收賬款分別為7906.17萬元、1.23億元、9205.59萬元、4835.88萬元,占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20.30%、25.18%、18.39%和8.35%,均為當年年度第一名;公司對江蘇和佑對應的計提壞賬準備分別為398.43萬元、622.83萬元、468.87萬元、241.79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1月5日,江蘇和佑綠岸成立,江蘇和佑持有該企業55%的股權,其成為安佑生物報告期新增并入報表企業。
江蘇和佑綠岸成立后僅20多天,安佑生物于2020年11月30日剝離江蘇和佑及其子公司,不再合并報表,招股書對不再并表的江蘇和佑子公司進行列注時,未出現江蘇和佑綠岸的名字(見圖四)。更讓人覺得詫異的是,成立僅一年之后的2021年11月,江蘇和佑綠岸注銷。
圖四:江蘇和佑及子公司標注情況招股書截圖

上述情況令一系列疑問縈繞公司:新希望既是公司的競爭對手又是公司大客戶的原因及合理性?江蘇和佑從公司剝離后次年即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戶的原因是什么?在其剝離前成立的江蘇和佑綠岸,為何未出現在不再并表批注的江蘇和佑子公司的名單上?2022年對比2021年,公司向江蘇和佑銷售金額大幅減少的原因是什么?公司董事長及多位董事及監事會主席均在江蘇和佑兼職,目前,江蘇和佑與安佑生物仍為同一控制下企業,在關聯交易的定價、政策上,公司只是簡單表示無明顯差別,為何未將江蘇和佑與非關聯方的交易價格進行詳細對比披露,以充分且清晰說明關聯交易公允性?公司對江蘇和佑的賬期與其他客戶是否不同,公司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對江蘇和佑的壞賬準備分別為398.43萬元、622.83萬元、468.87萬元、241.79萬元,對其進行壞賬準備的原因是什么?
就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曾通過電郵致函安佑生物,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對于安佑生物其他值得注意的情形,本報將繼續關注。 記者 尹玨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