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莊科技擬登陸創業板:35項核心技術中有33項無對應發明專利
近日,沖擊創業板IPO的廣東華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莊科技”)已收到深交所向公司發出的第二輪審核問詢函。此次IPO其擬募集資金4.5億元,投入電子智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此前本報曾報道華莊科技一創始股東目前是失信被執行人及被限高人群,其與妻子的股權退出的價格存蹊蹺之處。此外,《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發現,公司的研發人員學歷水平低于行業平均水準,公司大多數發明專利為報告期授權、大多數核心技術并沒有對應的發明專利,華莊科技的研發情況惹人關注。
研發人員學歷低于行業平均水準
成立于2008年的華莊科技,主要從事智能控制器及智能終端產品的生產制造服務,提供產品制程工藝技術研發、SMT貼裝、DIP插件、產品測試、終端產品組裝等生產制造相關服務。公司主要面向汽車電子、新能源與儲能、消費電子、智能電器四大領域,覆蓋汽車動力控制模組、車載聲控功能模組、車載無線通訊功能模組、車載硬件功能模組、 電池管理系統、TWS耳機、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智能打印機等多個應用場景。
2020年—2023年上半年,華莊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3.48億元、4.86億元、6.27億元和2.96億元,公司2020年至2022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4.25%,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
此次IPO,華莊科技擬登陸創業板。創業板對擬上市企業的“三創四新”相關特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022年底,深交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年修訂)的相關規定,更對創業板上市的創新型企業研發投入規定了明確的指標。
其中,對研發投入的規定為: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5%且最近一年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和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5000萬元兩個選項。擬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研發投入滿足其中一個選項即可。
對于符合創業板定位相關指標,在研發投入方面,華莊科技此次選擇的是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5000萬元這個選項。
而從華莊科技披露的研發人員相關情況來看:2020年—2023年上半年各期末,公司研發人員分別為109人、134人、133人、136人;研發人員數量占比方面,2022年12月31日,華莊科技研發人員占比為5.85%,遠低于同行業的光弘科技14.32%、振邦智能16.14%、易德龍17.88%、朗特智能11.82%、瑞德智能20.10%、朗科智能15.80%、貝士達克8.09%的研發人員占比數據(見圖一)。
圖一:同行業研發人員占比對比數據截圖

除了研發人員占比數據低于行業平均水準外,華莊科技研發人員的學歷分布情況也惹人關注。2020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專科及專科以下學歷占比分別為92.66%、91.05%、92.48%、85.29%(見圖二),即便華莊科技在2023年上半年本科以上的研發人員占比有較大提升,但相比同行業的振邦智能、易德龍、朗特智能42.40%—59.28%的研發人員本科以上學歷占比數據,仍有明顯差距,華莊科技研發人員的學歷水平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準。
圖二:研發人員學歷情況截圖

眾所周知,華莊科技所處的智能控制器行業,行業的智能化水平、集成化程度高,技術迭代快,技術研發人員是公司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而華莊科技研發人員的低占比及學歷水平整體偏低的情況,難免讓人疑惑: 公司持續研發能力及創新能力究竟如何?是否具備“人才優勢”?
對此,華莊科技表示:“低學歷研發人員平均擁有8.27年電子行業從業經歷,具有豐富的產業經驗和扎實的技術功底,主要從事工藝工程(PE)、機械工程(ME)、工業工程(IE)等相關研發工作。行業從業經驗和專業程度是基層研發人員操作研發設備和軟件的重要基礎,因此,雖然上述研發人員學歷水平較低,但對公司制程工藝技術持續改善優化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僅有8項發明專利 過半受讓或購買
發明專利的數量通常是衡量一家高科技企業研發質量的“硬指標”,根據披露,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華莊科技共取得120項專利授權,其中,發明專利為8項。
從專利申請日具體分析來看,公司8項發明專利中,“一種多功能SMT印刷機構”“一種電池管理辦法、系統及存儲介質”這兩項發明專利均為公司2023年2月以后才進行申請。
如果從發明專利的授權日來看, 除了“基于PON裝置的USB網絡報警系統及其本地控制的方法”這項發明專利授權時間為2019年以外,華莊科技其余的7項發明專利授權日期都在2021年以后。其中,申請日為2018年3月30日的“具備5G無線寬帶路由器功能的5G固定通話設備”專利授權日期為2023年9月, 加上“一種多功能SMT印刷機構”“一種電池管理辦法、系統及存儲介質”這兩項發明專利,公司有三項發明專利是2023年才獲得授權。
而且,華莊科技披露“基于PON裝置的USB網絡報警系統及其本地控制的方法”這項發明專利為受讓取得。另外,“AGV車用鋰離子電池管理系統”“一種帶有頂出結構的SMT線路板切割裝置”“一種智能家居掃地機器人”這三項發明專利,雖然標注為原始取得,實際上是公司在專利申請階段購買取得。
需要注意的是,企查查顯示,具備“5G無線寬帶路由器功能的5G固定通話設備”這項發明在專利申請階段也曾出現過專利申請權、專利權的轉移。其與披露為受讓取得的“基于PON裝置的USB網絡報警系統及其本地控制的方法”專利,專利申請權、專利權同為自廣東合正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公司曾經控股子公司)轉移而來,但是公司2023年版招股書對此未進行披露。
從企查查顯示來看,“具備5G無線寬帶路由器功能的5G固定通話設備”這項專利申請權、專利權的轉移時間為2021年9月,隨后廣東合正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注銷。
對于上述情況,華莊科技在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中才披露——“具備5G無線寬帶路由器功能的5G固定通話設備”這項專利在發明專利申請階段, 在2021 年9月,專利申請權、專利權由廣東合正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轉讓給公司。
梳理來看,公司8項發明專利授權中,7項為報告期內才獲得授權;2023年前取得授權的發明專利僅有5項,而且其中4項要么是受讓取得,要么是在申請階段購買取得。
絕大多數核心技術無對應發明專利
根據招股書,華莊科技稱公司在客戶PCB設計及器件選型優化方案、智能制造工藝/工序創新技術、測試方案創新、生產管理信息系統自主開發、測試軟硬件創新等方面形成五大類核心技術矩陣。
記者發現,上述五大類核心技術矩陣中,華莊科技共披露了35項核心技術,但是除了智能制造硬件(設備、治具)創新方面的一項核心技術對應一項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SMT印刷機構”2023年申請),以及測試軟硬件創新方面的一項核心技術中對應了一項發明專利(“一種識別及屏蔽不良品的加工方法以及系統”2018年申請,2021年獲授權),其余33項核心技術均無發明專利支撐。
公司的“客戶PCB設計及器件選型優化方案”“智能制造工藝/工序創新技術”“測試方案創新”等三類核心技術甚至還未涉及專利保護。
這意味著,僅擁有8項發明專利授權的華莊科技,其6項發明專利與公司的核心技術并不產生對應關系。
另外,在發明申請階段,華莊科技購買而來的三項發明專利“AGV車用鋰離子電池管理系統”“一種帶有頂出結構的 SMT 線路板切割裝置”“一種智能家居掃地機器人”均不對應公司的核心技術。
同時,華莊科技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比亞迪、華寶新能、江西臺德等部分主要客戶存在自有或自建智能控制器制造產線的情形;比亞迪自有產線與其自身多元化經營戰略以及業務發展歷史緊密相關,華寶新能、江西臺德自建產線系客戶利用自身特定優勢資源調整競爭策略等原因;華寶新能、江西臺德等客戶自建產線后,與華莊科技的交易金額減少。
客戶在自建產線以后,與華莊科技的交易金額減少,這難免讓人疑惑,這是否意味著華莊科技的產品依賴制造產線,且容易被替代?
而公司在申請階段購買的三項發明專利也并不對應公司核心技術,又是否有購買專利來“裝點”研發門面之嫌?
華莊科技核心技術中對應發明專利極少,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公司甚至在“客戶PCB設計及器件選型優化方案”“智能制造工藝/工序創新技術”“測試方案創新”等三類核心技術未涉及專利保護,那么公司核心技術的先進性又在哪些方面體現?
就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明鏡工作室記者曾致函并致電華莊科技,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回復。
記者 尹玨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