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賽新材核心募投項目引人關注 建設周期、建筑面積與環評報告差異顯著
保定維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賽新材”)主要產品為高性能結構泡沫材料,此次IPO擬登陸主板,招股書上會稿(以下未具體說明時間的招股書均為2024年1月披露的招股書上會稿)已經披露2個多月。公司擬募資4.93億元,計劃投向5個募投項目,其中3億元用于“年產17萬立方米高性能輕質結構芯材項目”。
《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注意到,公司此次核心募投項目“年產17萬立方米高性能輕質結構芯材項目”總投資額為3.2億元,建設周期為36個月,總建筑面積不到4萬平方米。但在河北政府相關官網查詢的公司該項目環評報告顯示,建設周期為16個月,預計2022年12月前全部投產,同時總建筑面積為7萬平方米。此外,招股書披露核心募投項目實施主體已經年營收超過億元,公司產能、產量匹配度乃至相關在建工程、轉固情況也值得注意。
建設周期、建筑面積
與環評報告存顯著差異
維賽新材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年產17萬立方米高性能輕質結構芯材項目”擬投資總額為32000萬元,建設期為36個月,項目建設地點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朝陽路7號,項目環評批復文號為望行審環表字[2021]15號。
項目概況上,公司招股書稱,“本項目擬在三年內建設高性能PVC與PET結構泡沫芯材生產基地。新增4條PVC泡沫發泡產線與2條PET泡沫發泡產線,并增加泡沫芯材、Balsa木加工設備,提升PVC、PET泡沫芯材原板的生產能力與PVC泡沫、Balsa木芯材的加工能力,滿足客戶對公司上述產品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公司細分品類的市場占有率,并為公司提供良好的投資回報和經濟效益?!倍局饕a品正是PVC泡沫、PET泡沫,主要用于風電葉片。
公司還結合建筑面積、建筑單價,具體披露了該項目的建筑工程費用,總建筑面積為39251.53平方米,全部工程費用8633.69萬元。其中,停車場、非機動車停車棚、綠地為非房屋建筑,未包含在合計建筑面積中。此外,生產區域包括車間一至車間六共六個車間,另有發泡與鍋爐房。
根據公司披露的核心募投項目環評批復文號,記者查詢到河北政務服務網2021年4月16日發布的消息——《望都縣行政審批局關于2021年4月16日作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決定的公告》中,包括了對“望都維賽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7萬立方米高性能輕質結構芯材項目”的環評批復,文號為望行審環表字[2021]15號,與公司招股書相同,批復時間2021年4月15日。
隨后進一步查詢河北政務服務網披露的“望都維賽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7萬立方米高性能輕質結構芯材項目”環評報告,顯示建設地點、用地面積68853平米,均與公司招股書信披數據一致。
該環評報告也介紹項目主要產品為PVC結構泡沫芯材、PET結構泡沫芯材,分為一、二期,產能為PVC結構泡沫芯材12萬立方米/年(一期、二期產能均為6萬立方米/年),PET結構泡沫芯材5萬立方米/年(一期、二期產能均為2.5萬立方米/年)。產品和合計產能與招股書信披相同。
不過,該環評報告顯示,該項目一、二期的各期施工時間均為8個月,合計共16個月(見圖一)。而且,“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預計2021年12月投產;二期項目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預計2022年12月投產?!?見圖二)
圖一:維賽新材核心募投項目環評報告施工期截圖

圖二:維賽新材核心募投項目環評報告建設項目截圖

從環評報告顯示的具體施工項目看,無停車場、非機動車停車棚、綠地等非房屋建筑,而廠房為彩鋼結構或磚混結構,綜合辦公樓、庫房、鍋爐房等為磚混結構。其中,一期項目建設內容中的主體工程為1至5號共5個生產車間,均為1層建筑,合計建筑面積已接近2.96萬平方米,加上5400平米的綜合辦公樓,合計近3.5萬平方米(見圖二),已經快接近公司招股書披露的核心募投項目整個建筑面積;何況二期項目中還有6至10號等5個生產車間,同樣是1層建筑,合計建筑面積也近2.96萬平方米(見圖三)。兩期項目生產車間都用于生產PVC結構泡沫芯材或PET結構泡沫芯材。
圖三:維賽新材核心募投項目環評報告二期項目截圖

對比可見,公司招股書披露的核心募投項目建設周期36個月,與環評報告介紹的16個月,相差一倍;同時,環評報告預計2022年12月時項目全部投產。此外,招股書披露項目總建筑面積不到4萬平方米,與環評報告介紹的7萬平方米,同樣相差明顯。
試產后營收已超億元
與產能、產量變化匹配度
值得注意的還有,維賽新材披露核心募投項目實施主體2022年營收已超過億元后,產能、產量與之的匹配度和核心募投項目的在建工程、轉固情況。
公司“年產17萬立方米高性能輕質結構芯材項目”的核心募投項目實施主體為望都維賽(全稱望都維賽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全資子公司)。而公司只有該子公司位于河北省望都縣。
公司在招股書中進行了項目效益分析,“本項目計算期為10年,其中建設期3年。本項目預計在建設第一年不產生收入,項目第4年達到預計產能,運營期間根據行情呈現一定波動。運營期平均年度產值預計可達到38407.65萬元。”公司還介紹了該項目效益各項指標,如年均新增營業收入38407.65萬元、年均新增凈利潤5565.22萬元。
翻閱公司2022年6月招股書可見,2021年底,核心募投項目實施主體望都維賽的總資產為7996.00萬元、凈資產為875.02萬元,全年凈利潤為-115.89萬元。2023年11月、2024年1月招股書均披露,2022年底,望都維賽的總資產驟增至20549.85萬元、凈資產到達2264.09萬元,全年營收、凈利潤分別為11607.21萬元、1389.07萬元;2023年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分別為8513.30萬元、1064.31萬元。
公司2023年11月、2024年1月招股書均披露,“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之日,公司PET泡沫產能全部位于子公司江蘇維賽及望都維賽,江蘇維賽PET泡沫生產線于2020年度全部安裝完成調試轉固,并于2020年度公司形成PET銷售收入。2022年末望都維賽一期、二期廠房工程完工后,逐步購入設備,并于2023年度上半年度進行PET泡沫試產?!?/p>
此外,望都縣相關官方微信公眾號“網信望都”(認證主體為中共望都縣委宣傳部)在2022年9月21日發布文章《望都縣“萬人助萬企”強化產業支撐優化政企關系》,文中稱“在望都縣朝陽路7號,占地面積103畝,投資3.2億元,年產17萬立方米高性能輕質結構芯材的望都維賽新材料項目,經過一年左右的建設,已經進入試生產階段?!薄啊刂聊壳?,我們已經實現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季S賽項目副總經理吳樹惠指著忙碌的生產車間說?!?/p>
而翻閱招股書可見,2020年至2021年,公司PVC結構泡沫芯材產能未變化,2022年產能還有所下降,產量上2022年只比2021年增加了不到13000立方米(見圖四);PET結構泡沫芯材2021年至2022年產能未變化,2020年產能的新數據為后兩年的一半,產量上2022年比2021年增加不到1500立方米。公司稱,“產能的計算依據為生產線數量及生產能力。報告期內,公司結構泡沫材料產能變動主要系生產線變動所致?!?/p>
圖四:維賽新材招股書主要產品產能截圖

這意味著,按照公司招股書披露,望都維賽2022年試產的應是PVC泡沫,且當年營收已超過1.1億元,以公司披露的當年PVC泡沫平均售價4351.82元/立方米測算 ,產量達到26670立方米左右,公司產量、產能也應當相應增加,但公司2022年產能153000立方米,低于2021年、2020年時的產能178500立方米,2022年產量同比增加不到13000立方米。
而且,2021年公司PET泡沫、PVC泡沫合計自產量17.60萬立方米,與2022年19.11萬立方米相比,只少了1.51萬立方米。但在望都維賽進入試生產的2022年,根據營收、平均售價測算,產量已經超過2.6萬立方米。
以此來看,望都維賽試產后,公司產能、產量的變化匹配度值得注意之外,公司核心募投項目的相關在建工程及轉固情況等也將令人關注。
對于新建產能項目已經試生產后何時可以轉固,國內頭部會計師事務所要求不具名的資深人士此前表示,會計準則上對于轉固定資產的規定是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一般來說,生產線是能夠連續生產出合格產品,達到之前的預定指標,正常就應該轉固了。而且,預定指標不一定是指建設項目設計的達產產能,因為等到完全達產,可能就比較晚了。
公司2022年6月招股書中,曾披露核心募投項目的效益分析,“本項目預計在建設第一年不產生收入,項目第4年達到預計產能,運營期間根據行情呈現一定波動。運營期平均年度產值預計可達到38407.65萬元?!蓖瑫r,預計年均新增凈利潤為5565.22萬元。以公司此后招股書披露來看,2022年營收已超過1.1億元,凈利潤接近1390萬元。
此外,公司2024年1月招股書披露,望都一期工程的預計建設時間為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2022年望都一期工程的期初余額為1199.04萬元,當期增加金額為1192.88萬元,當期轉固金額為2391.92萬元,當年工程進度為100%。望都二期工程的預計建設時間為2022年4月至2022年11月,2022年投入、轉固的金額皆為1453.59萬元,當年工程進度也為100%。兩期的工程相關預算合計為3620萬元、預計總建設時間為19個月,最終轉固金額為3845.51萬元(見圖五)。
圖五:維賽新材招股書2022年在建工程情況截圖

圍繞招股書披露的核心募投項目建設周期、總建筑面積與環評報告存在顯著差異,望都維賽2022年已試產且營收超過億元下公司整體PVC泡沫產能、產量變化匹配度,以及核心募投項目在建工程、轉固信披、認定情況等相關疑問,《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此前通過電郵向維賽新材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記者 爾東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