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賽新材“紙上富貴”仍分紅1.6億元 又欲募資補充運營資金
上會前取消審核的保定維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賽新材”),此次IPO計劃募資4.93億元,擬用于年產17萬立方米高性能輕質結構芯材項目、5萬立方米可再生高性能輕質結構芯材加工及新材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一期)、連云港生產基地技術改造項目、維賽新材料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等,此外擬5000萬元用于補充營運資金。
《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注意到,維賽新材2020年現金分紅金額高達1.6億元(含稅),而從現金流量表中多個體現資金狀況的關鍵數據來看,公司頗顯“紙上富貴”,資金狀況并不理想,甚至有點緊張。尤其是分紅分走上億元現金后,公司本不算富裕的資金狀況更添壓力。而這1.6億元分紅中,公司實控人拿走了近八成。
銷售回款不佳 “紙上富貴”突出
左手大筆分紅,右手募資補流或補充運營資金,往往容易成為擬上市企業受人詬病的槽點。正在謀求主板上市的維賽新材,恰恰也存在這方面情況。
維賽新材主業為高性能結構泡沫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核心產品包括PVC結構泡沫、PET結構泡沫等,公司產品主要用于風電葉片。梳理公司歷份招股書可見(見圖一),2019年至2022年營收分別為3.76億元、12.68億元、8.07億元、8.01億元;更能顯示主業盈利情況的扣非凈利潤方面,同期分別為1660.14萬元、3.89億元、1.07億元、1.11億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收、扣非凈利潤分別為4.33億元、6075.19萬元。
圖一:維賽新材招股書主要財務數據截圖


整體來看,公司業績增長,尤其是2020年增長迅猛,之后出現回落并保持基本穩定。但翻閱公司歷份招股書可見,財務報表中多個體現資金狀況的關鍵數據,顯示公司資金狀況并不理想,甚至有點緊張。
首先來看銷售收現金額。正常情形下,由于包含增值稅,一家企業銷售收現的金額應當高于營收,維賽新材銷售收現金額不但長期低于營收,且兩數據間差距明顯,意味著公司產品銷售后的回款不佳,大量營收成為躺在報表上的應收款項,而非實打實的現金(見圖一、圖二)。
圖二:維賽新材招股書現金流量表截圖


2019年底,維賽新材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6339.60萬元,其中銷售收現金額為2.58億元,低于全年3.76億元的營收,銷售收現金額與營收之間的缺口接近1.2億元。
2020年底,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2.61億元,其中銷售收現金額為7.84億元,遠低于全年12.68億元的營收,銷售收現金額與營收之間的缺口接近5億元。
2021年底,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7080.81萬元,其中銷售收現金額為4.84億元,同樣遠低于全年8.07億元的營收,銷售收現金額與營收之間的缺口接近3.2億元。
2022年底,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1.42億元,其中銷售收現金額為3.69億元,而全年營收為8.01億元,銷售收現金額與營收之間的缺口接近4.4億元。
事實上,維賽新材經營性現金流也不理想,除了2019年、2020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高于凈利潤,2021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7080.81萬元比凈利潤低了近3600萬元;2022年,公司在凈利潤增長至1.23億元的局面下,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驟降至-1.42億元(見圖一、圖二)。
眾所周知,經營現金流長期低于凈利潤甚至為負值,對企業而言并非好事,“紙上富貴”的結果,往往是公司的經營難以為繼。
在更能體現企業能夠隨時自由使用的資金狀況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額方面,維賽新材的狀況同樣不理想(見圖三),尤其是2020年后與公司8億元以上營收、上億元盈利的業績有點難匹配,更凸顯維賽新材的“紙上富貴”。
圖三:維賽新材招股書現金流量簡要情況截圖


2019年在凈利潤近4700萬元時,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只有835.48萬元,期末余額為1705萬元。
2020年,在凈利潤近2.1億元的喜人局面下,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居然為-1306.46萬元,期末余額不足399萬元。
2021年,公司凈利潤為1.07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也只有2581.92萬元,期末余額只有2980萬元出頭。
2022年,公司凈利潤增長到1.23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卻為-1725.68萬元,期末余額只有不到1255萬元。
IPO領域一家頭部會所要求不具名的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一家企業資金狀況中出現凈利潤非常高的局面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金額下降且很低,可能說明經營現金流和凈利潤不成比例,收益變現能力比較低,簡單說就是沒收到錢?!?/p>
事實上,與銷售收現金額明顯低于營收對應的是,維賽新材應收賬款及票據高企,2019年至2022年合計金額分別為1.50億元、3.42億元、4.04億元、5.86億元,不斷攀升,尤其是2020年后,數據與同期營收下降呈完全相反態勢。
大筆分紅1.6億元 實控人拿走近八成
需要注意的是,維賽新材這樣的資金狀況下,進行了大手筆的現金分紅。
公司稱,“以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未分配利潤向全體股東按照實繳比例分配現金股利16000萬元(含稅),其中:向自然人股東苑初明分配12224.00萬元,向自然人股東尹金龍分配772.80萬元,向法人股東凱普瑞分配3003.20萬元。截至2021年12月末,上述現金股利已全部派發完畢?!?/p>
應當看到,公司大手筆現金分紅1.6億元,給本不富裕的資金狀況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公司在歸母凈利潤從2019年不足4700萬元暴增至2020年的2.09億元且為近幾年最高水平下,當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卻從2019年的1700多萬元驟降至不足400萬元。
由于分紅分走了高達上億元的現金,加上維賽新材雖然業績不錯但卻收不到匹配的現金回款,加劇了公司2020年后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的窘迫。
此外,公司上述現金分紅1.6億元,其中笑納1.22億元的苑初明為公司實控人。而此次IPO,公司又以補充營運資金為由擬募資5000萬元。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募集資金數額與公司的財務狀況相適應時稱,“從財務狀況來看,公司當前盈利能力及成長性良好。但隨著生產經營規模的持續擴張,公司對于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不斷加大,僅依靠自身經營積累和銀行借款籌集資金仍會存在資金缺口,且財務成本較高。募集資金到位后,將有效提升公司的資本實力,解決企業經營和研發擴張對于資金的需求。因此,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與公司財務狀況相適應?!?/p>
但圍繞大手筆分紅后擬募資補充運營資金,一系列疑問仍然縈繞維賽新材:
1、公司2019年至2020年銷售收現金額一直低于營收,顯示公司產品銷售了但回款存在問題,營收變成了應收賬款,沒有給公司帶來相應的現金,并且銷售收現與營收的缺口還大增,加上兩年里公司每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很少甚至還是負值,導致更能體現公司能夠自由使用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大幅下降到區區不足400萬元。在這樣的狀況下,公司2020年為何還進行高達1.6億元的現金分紅?公司是否存在“人為”制造公司資金狀況不佳,為募資5000萬元補充營運資金制造理由的情形?
2、從2020年1.6億元現金分紅中,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苑初明拿走了1.22億元,令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在報告期內始終處于較低水平來看,公司是否成為實控人的“提款機”?
3、控股股東或實控人的不當控制風險,是投資者對公眾企業普遍擔憂之處,現金分紅1.6億元(其中公司實控人苑初明拿走1.22億元)后,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在報告期內始終處于較低水平,公司在治理上如何化解投資者對公司控股股東或實控人不當控制風險的擔憂?
就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致電公司并通過電郵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維賽新材其他值得注意的情形,本報將繼續關注。
記者 爾東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