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報道期間終止IPO 凝固力上市之路“凝固”背后:核心技術人員蹊蹺多
山西凝固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凝固力”)的此次沖A之路“凝固”了。近日,深交所網站發布消息,因凝固力及其保薦機構撤材料,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在深交所發布凝固力IPO終止消息前,《大眾證券報》就凝固力2022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出錯,最新招股書研發人員、管理人員職工薪酬等信披可能有誤,控股股東王建中親屬王玉明在公司任職乍現三種說法,以及王玉明和高管蘭穎引發的人員混同經營疑云等情形展開了持續報道。
事實上,《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此前還注意到,核心技術人員李萬捷對謀求創業板上市的凝固力意義非凡,公司近七成發明專利,尤其是2018年主業轉型后的絕大多數發明專利,都與李萬捷相關。按照招股書所稱,數年來擔任公司外聘顧問的李萬捷,2023年才正式受聘公司,但公司自身微信公眾號早年多篇文章對李萬捷并未表述為外聘專家或顧問,反而提及公司存在其他外聘專家或顧問。這無疑令李萬捷“突擊”受聘公司及背后的凝固力研發情況,備受審視。
核心技術人員一半是“半路出家”或職場新人
除了“三創四新”屬性,對于創業板IPO企業而言,核心技術及發明專利,核心技術人員和研發投入等相關方面,無一不備受重點審視。
凝固力在招股書中自述是從事特種行業高分子復合材料研發、生產、銷售,主要產品用于煤礦、隧道領域的加固、堵漏、防滅火等的高新技術企業。通俗的講,凝固力主要以聚氨酯為原材料,生產能夠快速凝固,用于煤礦井下、隧道等加固填充、防水防火等目的的產品,最終用戶主要為煤炭開采企業。
對于符合創業板相關指標要求,公司稱報告期內的2020年至2022年,研發投入分別為1026.21萬元、1414.07萬元和1437.77萬元,其中最近一年研發投入為1437.77萬元、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為18.37%,符合“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 長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1000 萬元”的創業板定位相關指標一。而且,公司還表示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超過3億元,可不適用指標規定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要求。
核心技術方面,凝固力表示“自成立以來即一直堅持自主創新。”公司還表示核心技術廣泛應用于自身主要產品中,核心技術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在報告期內始終超過98%。公司12個核心技術中,11個對應著發明專利。
此外,凝固力2023年12月披露的最新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3.53%、3.49%、3.42%和4.82%,核心技術人員共6人。
凝固力核心技術人員恰恰就有值得注意之處。
公司6名核心技術人員中,有3名為控股股東、實控人之一、董事長的王建中,以及王濤和范福洋兩名監事。從王建中簡歷來看,2008年創立后來成為公司子公司的安明宏遠之前,從業情況要么與公司行業、產品無關,要么只從事銷售。
至于王濤,簡歷顯示其2009年3月前從事的行業、具體工作與公司行業、產品完全無關,不是在軟件企業就是在電腦企業工作;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雖然進入公司相關企業,卻從事銷售工作;2012年4月至今進入公司雖然后歷任生產主管、生產研發總監,公司也沒有具體披露其何時轉向研發。
再看2018年2月至今擔任公司技術研發中心主管的范福洋,本科學歷,畢業于山東煙臺大學,1995年8月出生,大概率是應屆畢業生,相關研發、從業背景從簡歷看是零。
凝固力另外兩名核心技術人員王瑞、毛宇杰,更是“半路出家”。1989年5月出生的王瑞,碩士學位,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2020年7月進入公司當研發專員,而其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一直在與公司行業“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通信、能源A股企業亨通光電當主任工程師。
毛宇杰,1993年10月出生,碩士學歷,畢業于江蘇師范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21年3月進入公司子公司合成材料研究院任研發專員,之前的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則是農藥上市企業揚農化工的研究員。
最后一名核心技術人員李萬捷雖然2023年才加入公司,卻是公司所在行業領域及產品的資深專家。
事實上,凝固力此前接受的三輪問詢中,除了研發之外,李萬捷相關情況均被問及。
轉型后發明專利大多與2023年入職的李萬捷相關
凝固力如是披露了2023年才進入公司的李萬捷簡歷:“1957年2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太原理工大學化工技術專業博士;1982年至2017年,在太原理工大學任教;2018年至2022年擔任凝固力外聘顧問,指導凝固力技術研發工作,2023年至今擔任凝固力技術研發中心技術總監兼山西合成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組織公司研發工作?!惫?022年12月以來各個版本招股書中的李萬捷簡歷內容相同。
對于這位核心技術人員,公司還如此濃墨重彩地披露:“李萬捷教授研究領域為功能高分子材料;聚氨酯系列及其改性材料(彈性體,泡沫,礦用密封及加固材料);水性高分子材料(系列聚丙烯酰胺產品,水性環氧樹脂及其固化劑系列產品);酚醛泡沫樹脂材料。李萬捷教授發表相關論文70余篇,獲山西省科技成果進步獎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科技成果、省部級科研項目及橫向項目多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p>
通過企查查查詢的工商信息顯示,李萬捷曾是太原市路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原路邦”)、山西路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路成”)的股東。李萬捷退出太原路邦的時間為2021年11月16日、退出時持股比例14.2688%,且2012年時就持股15%。山西路成是太原路邦的控股子公司,李萬捷在2019年1月16日退出時持股15%。此外,2015年成立的浙江平湖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李萬捷為持股30%的重要股東并任監事,該企業于2023年9月28日注銷。
事實上,凝固力招股書披露公司及子公司山西合成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目前共有13個已授權發明專利,絕大部分對應公司的核心技術。其中,5個發明專利的申請日在2019年1月1日之前,這5個專利中有4個的專利發明人中未現李萬捷,出現李萬捷的發明專利正是由其持股30%的浙江平湖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轉讓給山西合成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而其余8個發明專利的申請日均在2020年1月之后,發明人中全部有李萬捷。
凝固力關聯企業安能礦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曾控股,目前王建中持股40%)官方微信公眾號“安能礦山”,曾于2016年12月1日發文《凝固力10周年》,明確表示凝固力專門從事新型建材業務,主要產品為外墻及地暖保溫材料;而安明宏遠專注煤礦五大自然災害的治理,成功研發出用于加固、充填的煤礦安全新產品。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凝固力2017年12月29日從公司實控人王建中和王二中手中受讓了安明宏遠100%股權。
凝固力在招股書中也披露,自2012年成立起至2018年初,“公司主要從事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生產與銷售業務。2018年,由于公司整體戰略調整,公司與安明宏遠進行了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在安明宏遠的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生產、研發及銷售工作,并逐步放棄了效益相對較差的建筑外墻保溫材料業務?!?/p>
也就是說,凝固力接近七成的發明專利,尤其是主業轉型后的絕大多數發明專利,都與李萬捷相關。
此外,凝固力在對第一輪問詢回復中曾表示,“公司成立初期研發團隊主要通過借鑒專業論文、相關專利以及引用行業技術進行自行研發,調試出產品基礎配方,通過檢測試驗確保產品使用效果和穩定性”“2018年公司逐步成長到一定規模后開始注重產品技術的積累,將重點放于產材料配方的研究,各類材料均實現一定程度的技術突破。”
李萬捷早年外聘顧問身份或存疑
雖然凝固力在招股書中稱李萬捷2018年至2022年擔任外聘顧問,但從公司相關多個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文章來看,并未明確表述李萬捷是外聘專家或顧問,反而提及有其他外聘專家或顧問。
凝固力全資子公司安明宏遠官方微信公眾號“安明宏遠礦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商”在2019年11月14日發布的文章《山西凝固力榮獲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中這樣稱:“公司技術中心現有16人,博士1人、碩士1人、學士14人,專業覆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化學工程、化工設備與機械、分析與檢測等。科研團隊包含研發主任中國聚氨酯彈性體協會專家李萬捷教授、首席顧問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副總工程師李振栓、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耿建平教授。技術中心直接從事新產品的分子結構設計、實驗室分子組裝及研發、生產工藝路線制定、中試及規模化生產方案設計?!?見圖一)
圖一:安明宏遠官微2019年11月14日文章截圖

安明宏遠官微“安明宏遠礦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商”2020年1月10日還發布了文章《山西安明宏遠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積極參與國家關于礦用高分子材料安全技術規范的制定》,文中稱:“2019年,安明宏遠作為山西凝固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設立了企業技術中心,并已經被認定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標志著我公司在科技創新能力、新產品研發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卓越成就。技術中心聘請了包括中國聚氨酯彈性體協會專家李萬捷教授、山西省煤炭地質局副總工程師李振拴、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耿建平教授等在內的16個行業相關的專業人才?!?見圖二)
圖二:安明宏遠官微2020年1月10日文章截圖

凝固力官方微信公眾號“凝固力新型材料”2020年5月11日發布的文章《凝固力-加固封堵專家》中也稱,“我司有太原理工大學化學系主任李萬捷教授帶領的專業的研發團隊、山西省煤炭行業專家帶領的技術指導團隊”。(見圖三)
圖三:凝固力官微2020年5月11日文章截圖

此外,安明宏遠官微“安明宏遠礦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商”2018年5月25日發布的文章《多位煤礦防治水領域專家受聘我司兼職顧問并舉辦講座》稱:“5月20日上午,山西凝固力集團聘請水文地質領域高級工程師李振栓、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防治水協會會長趙文才、太原煤炭設計院全國勘察大師耿建平為我司兼職顧問,并舉辦煤礦防治水講座?!?見圖四)
圖四:安明宏遠官微2018年5月25日文章截圖

按照上述公司自身相關文章所稱,李萬捷系公司研發主任,同時明確表示公司有耿建平等數名兼職顧問。
顯然,凝固力需要面對一系列疑問:
一、李萬捷在2018年至2022年,是否只是如公司所稱擔任外聘顧問?從太原理工大學退休的李萬捷,2018年至2022年期間投入到公司研發中的時間、精力,是否超過了兼職或者外聘的界定標準?
二、在公司吸收安明宏遠,主業從建筑保溫材料轉向目前主業后,李萬捷是否一直才是公司研發的關鍵所在?
三、李萬捷2023年“正式”加入公司并成為持股公司平臺凝昊文化傳媒出資人,是否是公司兌現其長期對公司研發技術領域起到的關鍵性貢獻回報,并為滿足對擬創業板上市企業自身核心技術及其核心技術人員相應的要求?
四、按照公司自身發布的相關文章,公司還存在其他多名兼職顧問,招股書中對此為何并未披露?
就上述疑問在內的凝固力相關值得注意情形,《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于2023年12月下旬致電并通過電郵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記者 爾東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