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期內銷量年均增幅僅5% 阿寬食品募資擴產100%必要性引關注
主營新型方便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阿寬食品”),此次IPO擬募集資金6.65億元,用于健康食品產業園(第一期)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值得一提的是,8月來,多家食品行業企業IPO終止,公司則是從2021年12月底IPO排隊至今。
《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發現,阿寬食品此次IPO募投項目“健康食品產業園(第一期)建設項目”擴產近100%。結合報告期內產能變動趨勢以及銷量年均增幅僅5%左右來看,募投新增產能能否充分消化,會否造成新增產能的大量空置或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引人關注。
擬募資擴產100%
作為阿寬食品募投項目之一,健康食品產業園(第一期)建設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5.35億元,該項目擬在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建設健康食品產業園(第一期)項目,建設生產車間、品研大樓、庫房、辦公樓、公共設施等主輔生產設施若干,重點建設寬面制面、蒸面制面、擠壓粉絲、涂布粉絲、濕面、濕粉、濕米線等智能化與自動化產線,并著力構建大容量、高規格、智能的倉儲中心,儲備充裕產能。
該項目計劃建設期為24個月,建成投產后,達產年預計可使方便面、方便粉絲、方便米線的產能分別新增1200.00萬件/年、864.00萬件/年、199.20萬件/年。結合阿寬食品報告期內產能來看,2020-2022年,公司自主產能依次為2222.70萬件/年、2445.73萬件/年、2317.99萬件/年,意味著阿寬食品此次募投項目達產后將擴產產能近100%。
但阿寬食品報告期內產量年均增長率、銷量年均增長率都僅僅在5%左右。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阿寬食品主要產品總體產量依次為2312.98萬件、2668.44萬件、2542.73萬件;總體銷量依次為2306.02萬件、2657.59萬件、2531.63萬件(見圖一)。
“為鞏固和拓展公司產品的市場份額,滿足不斷增長的消費者需求”阿寬食品在招股書中如是表示健康食品產業園(第一期)建設項目的目的。
但從市場數據來看,最近幾年的中國方便面市場告別了過去高速增長的紅利期。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1年,中國方便面產量逐年下降。雖然2021年12月,中國方便面產量為58.3萬噸,同比增長5.6%,但2021年1-12月中國方便面累計產量為513萬噸,同比下降6.8%。
尼爾森統計數據也顯示,2021年中國方便面行業整體銷量同比下降4.0%,銷售額同比下降2.7%;2022年上半年,國內方便面行業整體銷量同比下降5.4%,銷售額同比下降1.3%。
方便面銷售行情也反映在兩大方便面巨頭的財報數據中。最新披露的中報數據顯示,盡管“康師傅”“統一”兩家方便面巨頭2023年整體業績同比增長,但方便面業務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緩。康師傅控股2023年中報顯示,集團實現營收409.07億元,同比增長7.04%,但方便面業務增幅僅2.97%,不但低于公司整體7.04%的增速,也遠低于飲料業務9.5%的增速。同樣,統一企業中國的中報顯示,食品業務營收49.0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8.7%,占集團總營收33.6%,統一企業中國方面表示,上半年原物料上漲明顯,公司并沒有對方便面產品進行提價,對于利潤表現有影響。
不僅僅是“統一”和“康師傅”,二季度日清食品在中國的即食面銷量增長同樣放緩,導致其營收凈利潤雙雙下跌。在業內看來,疫情加速了以家庭消費為場景的方便食品創新和細分化,加上預制菜等品類的快速發展,都蠶食了方便面的市場。從市場數據可以看出,方便面市場呈疲軟態勢,這與阿寬食品在招股書中對于項目建設必要性、項目建設可行性中表述的方便面市場似乎并不一致。
阿寬食品在項目建設必要性中表示:“新型方便食品興起符合市場需求,市場空間廣闊。自2016年開始,方便面市場呈現回暖趨勢,主要原因系消費升級帶動行業整體向多元化、中高端化、健康化、營養化升級,推動平均售價的不斷提升。同時,方便食品行業通過自身變革迎合了市場需求,促使了大量新興品類涌現,倒逼行業加快升級換代。目前,中高端化的新型方便食品已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給方便食品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本項目主要生產新型方便食品,既增加了品類以及口味的多樣性,也滿足消費者快節奏生活的需要,符合消費升級的行業發展趨勢,市場空間廣闊。”
對于項目建設可行性,阿寬食品稱:“消費升級趨勢下,新型方便食品市場空間較大。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持續穩定提高,居民消費支出逐步上升,2022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同比增長5.00%。未來幾年,國內經濟仍將穩健發展,居民收入還將進一步提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將更加重視產品的品牌和質量,價格敏感性相對降低,呈現消費升級趨勢。以方便面為例,方便面產品不斷升級,零售均價2015年至2019年復合增速達4.29%,方便食品行業向中高端升級。在消費升級背景下,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營養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選擇更具營養、健康與美味的新型方便食品,帶動新型方便食品市場需求空間的進一步釋放。本項目生產的新型方便食品產品定位中高端方便食品市場,兼具了消費者對口感的追求和營養的需要,目標群體消費力更強,能夠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招股書中,阿寬食品也提示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的風險:“本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將用于健康食品產業園(第一期)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項目建設。由于市場環境瞬息萬變,項目實施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如行業發展趨勢的變化、消費習慣的改變或者建設管理能力欠缺等,均可能導致未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進度、實施效果、項目收益等與預測情況存在差異。因此,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客觀上存在項目不能如期完成或不能實現預期效益的風險。”
那么,招股書在項目建設必要性中“自2016年開始,方便面市場呈現回暖趨勢”“未來幾年居民收入還將進一步提高,消費者價格敏感性相對降低,呈現消費升級趨勢”等表述為何與國家統計局數據、消費者實際感受不一致?相關數據的引用是否真實反映行業發展趨勢,是否存在夸大的情形?
提價成為方便面各品牌應對毛利率下滑擠壓利潤之舉,但疲軟的銷售表現,是否意味著方便面高端化并不是行業主流?結合報告期內產能變動趨勢以及銷量年均增幅僅5%左右來看,阿寬食品此次IPO募投項目“健康食品產業園(第一期)建設項目”擴產近100%,產能能否充分消化,會否造成新增產能的大量空置或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該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如何?
外協加工數據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阿寬食品近兩年外協加工金額大幅下降。
招股書顯示,為豐富公司產品品類,同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阿寬食品部分生產采用外協生產模式。
從招股書披露數據顯示,外協生產模式下,外協貼牌金額在2020年大幅增加后,又在2021年大幅下降。2019-2022年,阿寬食品外協貼牌金額依次為70.11萬元、3983.51萬元、371.11萬元、10.73萬元。與外協貼牌相比,委托加工金額較為穩定,同期依次為401.99萬元、665.37萬元、657.46萬元、559.52萬元。
而外協產量變動與外協加工金額變動幅度并不一致。數據顯示,2019-2021年,阿寬食品外協產量合計依次為94.02萬件、190.74萬件、140.45萬件、94.28萬件。
對于外協加工廠商的具體情況,交易所也曾關注過。2022年5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中,要求阿寬食品補充說明:“(1)外協加工廠商的具體情況(外協廠商的總家數、前五大外協廠商的采購金額、占比情況),說明發行人挑選外協廠商的流程,外協廠商的集中程度、外協廠商是否具備生產經營所必備資質;(2)說明外協廠商獲取產品原材料的方式,原料定價方式及支付方式;說明發行人與外協廠商所簽訂合同關于產品材料、質量、款式及其他品質相關要求的具體約定;委外加工費的定價原則及公允性;(3)說明發行人管理外協廠商的具體措施(如委托加工物資的提貨、運輸及保存的內部管理制度及外部監控手段以及執行情況),說明前述措施的有效性;(4)委外加工合同關于產品報廢率的具體規定及執行情況;發行人是否曾與外協廠商存在產品質量或原材料及其他品質相關爭議或糾紛,說明前述糾紛的處理情況及對發行人生產經營的影響;(5)外協廠商是否與發行人及其董監高存在關聯關系,是否存在潛在利益輸送;委外加工的產品和生產環節是否存在較大環境污染等情形,是否合法合規。”
但在招股書中并未查找到前五大外協廠商的采購金額、占比情況。
那么,外協貼牌金額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為何外協產量變動與外協加工金額變動幅度并不一致?招股書為何未披露前五大外協廠商?
就上述募投擴產、外協加工等相關疑問,《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通過電郵致函阿寬食品,公司通過電郵回復稱:“相關內容說明已在最新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及問詢函中詳盡披露,同時公司將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及時、真實、準確、完整地對相關問題進行披露,請以最新招股說明書內容為準。”
記者 程述

圖一:阿寬食品主要產品總體產量、總體銷量情況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