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錦股份一募投項目僅完成1.82% 上市即造假或面臨投資者索賠

卓錦股份(688701)7月27日晚間發(fā)布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5700萬元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用于公司的日常經營、業(yè)務拓展等與主營業(yè)務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使用期限不超過12個月。
卓錦股份在2021年9月16日成功登陸上交所科創(chuàng)板,主營環(huán)保綜合治理服務和環(huán)保產品銷售與服務兩大板塊。卓錦股份實際募集資金總額2億元,發(fā)行費用5000萬元,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為海通證券。
回到彼時的IPO募投項目來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除了1.12億元的補充流動資金目標“超額完成”,卓錦股份分支機構建設項目的募資使用率僅為1.82%。

過半的IPO募資用于補流,依然填不滿卓錦股份對現金流的渴求。過往公告顯示,公司除在上市前的2020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0.09億元,其余報告期均為負數。
公司“缺錢”的窘境卻絲毫不能阻緩公司股東減持套現的步伐。2022年9月8日,卓錦股份首次公開發(fā)行部分限售股滿足上市一年解除限售條件正式流通。僅一周后,珠海安豐“迫不及待”的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52%的股份,減持后持股4.99%。到2023年5月25日,珠海安豐持股比例已經降為0.0668%,幾乎完成了清倉式減持。
基石投資者決然離場的背后是公司持續(xù)下滑的業(yè)績——卓錦股份上市的首年,2021年總收入升至4.13億元,較2017年提升162%;2021年凈利潤1717萬元,反較2017年縮水48%;到了2022年,總收入跌至2.46億元,凈利潤倒虧近億元。
業(yè)績“上市即變臉”的同時竟還暗藏“上市即造假”的惡劣行徑。浙江證監(jiān)局在2023年5月向公司下發(fā)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21年下半年,卓錦股份將部分成本以保證金名義計入往來款,通過虛減營業(yè)成本進而虛增利潤總額2705.67萬元,竟占到當期披露金額57.84%。
公司因此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300萬元罰款。同樣領罰的還有卓錦股份董事長卓未龍,被罰金額為300萬元,這相當于其2022年從公司領取的27.11萬元的稅前報酬的約11倍。不過,作為卓錦股份的實控人,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市值近4億元。
鑒于卓錦股份已被行政處罰,上海市信本律師事務所趙敬國律師表示,凡于2022年4月29日至2022年10月30日期間買入卓錦股份股票,并在2022年10月30日收盤時仍持有或部分持有該股票的受損投資者,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大眾證券報”(特征碼:88)報名登記。

掃碼報名索賠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