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連科技募投項目新增產能一度“成謎”
6月初,深圳壹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壹連科技”)成為今年第140家過會的企業。然而,作為即將步入A股市場的企業,公司招股書信披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引人關注。
壹連科技上會前的4月中旬,《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通過電郵向公司發去采訪函,指出其對董事、高管的信披存在與工商信息登記不符的情形,尤其是對一位董事、副總經理的信披頗為詭異——進入某企業工作的時間竟然比該企業成立時間還早三年。壹連科技當時回復稱,請查閱公司招股書及公開披露信息,然而招股書上會稿卻修改了這位高管的從業經歷。還有,本報6月報道公司招股書對單一客戶銷售占比超60%但否認重大依賴,公司6月21日發布公告,稱6月9日收函要求在招股書中補充披露對寧德時代存在重大依賴的風險,同時請保薦人發表明確意見。
事實上,記者當時還發現,公司多版招股書均未披露合計擬投入8.3億元左右的三個募投項目達產后的新增產能情況,有的甚至僅以招股書信披新規的最低要求進行披露。但公司招股書上會稿卻在本報指出后披露了三個項目達產后新增產能。此外,查閱三個募投項目的環評報告來看,達產后的新能源電芯連接組件新增產能可能接近公司現有產能。
多版招股書閉口不提新增產能
此次IPO,壹連科技擬募資11.93億元,計劃投向5個項目——擬向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溧陽建設項目投入54811.44萬元;擬向寧德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投入14230.88萬元;擬向新能源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投入13860.70萬元;擬向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投入6425.79萬元,另外補充流動資金30000.00萬元。
其中,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溧陽建設項目、寧德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新能源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均為新建或擴建產能,即募投達產后都會令公司新增產能,系公司主要募投項目。
按照今年2月施行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57號——招股說明書》第六十七條——發行人應按照重要性原則披露募集資金運用情況,主要包括“募集資金的具體用途,簡要分析可行性及與發行人主要業務、核心技術之間的關系”等。新規并未明確要求IPO企業招股書就現有產能等結合項目達產后新增產能等對項目市場前景進行分析。
但是,新規定第三條明示:“本準則的規定是對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論本準則是否有明確規定,凡對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需的信息,均應披露。”同時,第四條也要求:“發行人應以投資者投資需求為導向編制招股說明書,為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提供充分且必要的信息,保證相關信息真實、準確、完整。”
對于投資者而言,公司上述合計投入8.3億元左右的新增產能項目的市場前景、可行性、必要性、合理性,勢必事關投資者對于公司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那么,其相關必要且充分的信息,應當披露,且真實、準確、完整。
事實上,公司2023年1月披露的招股書中,還對三個新增產能項目的收益進行了分析。譬如寧德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本項目各項財務評價指標良好,所得稅后的靜態投資回收期為6.57年(含建設期),項目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前為25.41%,所得稅后為19.71%,內部收益率較高,項目收益較好。”
而公司2023年3月披露的招股書,在“募集資金運用具體情況”中對于各個新增產能項目具體披露極為“簡要”。
譬如最核心的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溧陽建設項目,內容僅為:
實施主體:溧陽壹連;建設期及投資金額:建設期24個月,總投資共計54811.44萬元;擬通過在溧陽市擴建生產場地、購買生產設備增加生產線來擴大電芯連接組件、動力傳輸組件和低壓信號傳輸組件等產品的產能,解決現有產能瓶頸,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升整體盈利水平。本次項目建成后,將增加溧陽壹連產能,緩解公司現有產能不足的問題。
公司2023年1月招股書中,同樣介紹了上述核心募投項目具體投資概算,如總投資中包含場地建設費用18537.97萬元,場地裝修費用5245.32萬元,設備購置費(含軟件)20823.67萬元,土地費用1695.00萬元,鋪底流動資金8509.48萬元,對項目設備購置費還進行了進一步資金具體使用明細披露。同時,對項目效益進行了分析——各項財務評價指標良好,所得稅后的靜態投資回收期為7.58年(含建設期),項目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前為20.59%,所得稅后為16.19%,內部收益率較高,項目收益較好。
2023年1月版招股書對其他新增產能項目披露與之相同。
這意味著,公司2023年3月招股書僅按照最低標準即對新規明確要求披露的進行披露,是否按照投資者投資需求為導向并將影響投資者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需的信息進行充分披露,值得商榷。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3月招股書與此前多版招股書一樣,并未披露三個募投項目達產后的新增產能情況,并結合公司現有產能、產能利用率等對項目前景、必要性、合理性進行分析。
一系列疑問油然而生:公司諸多招股書為何均未披露合計擬投入8.3億元左右的三個新增產能募投項目達產后的新增產能情況?雖然按照新規并未要求披露,且新規為最低要求,新規明確信披應按照投資者投資需求為導向,對影響投資者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的必要信息進行充分披露,公司認為不作披露,是否會影響投資者價值判斷或決策?
其次,比起過往招股書,公司2023年3月招股書乃至招股書上會稿為何不再披露新增產能募投項目的資金具體運用和效益分析相關內容?公司認為僅按照新規明確要求披露的最低標準進行披露,是否是投資者投資需求為導向,是否會影響投資者對公司IPO價值判斷、投資決策?
一募投項目此前曾“被否”
記者此前通過登錄地方政府相關官網查詢壹連科技上述募投新增產能項目環評報告等,發現了其新增產能情況。
寧德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的環評報告顯示,本次擴建新增年產低壓連接組件4萬套、高壓線束組件89萬套、新能源電芯連接系統496萬套,建成后項目全廠年產低壓連接組件12萬套、高壓線束連接組件97萬套、新能源電芯連接系統526萬套(見圖一)。
圖一:寧德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新增產能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環評報告還顯示該項目系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和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見圖二)。
圖二:寧德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曾“被否”

再看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溧陽建設項目的環評報告,顯示購置設備形成45條生產線,項目竣工后形成年產1567萬套新能源電控系統的市場規模。具體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為:線束采樣電芯連接集成組件239.62萬套、FPC采樣電芯連接集成組件584.06萬套、FPC采樣電芯連接集成組件(熱壓)124.8萬套、通用動力傳輸組件199.68萬套、通用低壓信號傳輸組件319萬套、FARKA/以太網99.84萬套(見圖三)。
圖三: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溧陽建設項目新增產能情況

新能源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的環評報告則顯示,“項目租用園區標準廠房13203.01平方米,建設生產車間、倉庫及辦公室等,建設線束采樣電芯連接集成組件生產線5條,FPC采樣電芯連接集成組件生產線8條,低壓信號傳輸組件生產線5條,年產電芯連接集成組件605萬套、低壓信號傳輸組件249萬套(見圖四)。”此外,“項目建成后,第一年產值9000萬元,第二年產值2.4億元,第三年產值4.8億元。”
圖四:新能源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新增產能情況

梳理幾份環評報告后統計可見,公司三個新增產能募投項目達產后大致新增的產能分別為:新能源電芯連接組件2049.48萬套、新能源動力傳輸組件288.68萬套、新能源低壓信號傳輸組件671.84萬套。
翻閱招股書可見,公司2022年新能源電芯連接組件產能2059.20萬件、產量2053.93萬件、銷量1939.71萬件;新能源動力傳輸組件產能486.72萬件、產量514.35萬件、銷量511.43萬件;新能源低壓信號傳輸組件產能898.56萬件、產量943.07萬件、銷量1046.22萬件。
2020-2022年,公司的電芯連接組件產銷率基本在90%以上,2022年較2021年出現下降,銷量增長近2倍;產能利用率從89%左右提升到100%左右,銷量增長約3倍。動力傳輸組件產能利用率近兩年保持在105%左右,產銷率在100%左右,銷量增長不到2倍。新能源低壓信號傳輸組件銷量增長約2倍,產能利用率、產銷率近兩年100%左右或更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2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6.6萬輛和44.7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2022年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7.1萬輛和200.3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
而2023年6月中旬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則顯示,2023年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1.3萬輛和71.78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3.3%和60.2%。1-5月,新能源汽車總體產銷分別完成300.5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增長45.1%和46.8%。對比2022年,2023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增幅大為放緩。
這不由讓人疑慮:從環評報告來看,公司新增產品募投項目達產后的新能源電芯連接組件新增產能可能接近目前產能,公司認為在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速明顯放緩的狀況下,未來新能源汽車增速會怎樣?疊加威馬汽車巨虧頻傳破產消息而其也曾是公司客戶且因之計提上千萬元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否開始告別野蠻增長?而公司上述大幅新增的產能未來能否充分消化,這些大手筆募資的募投項目合理性、必要性是否如公司所稱?
另外,寧德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的環評報告顯示,系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和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之前不予批準的原因是什么?公司五年后重新將該項目進行申報并作為IPO募投項目的原因是什么?
就上述相關疑問,記者曾致電并通過電郵致函壹連科技,公司通過電郵回復:“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關于您的問題,請查閱公司招股書及公開披露信息。”
不過,在壹連科技即將上會時于2023年6月1日披露的招股書上會稿中,三個募投新增產能項目增加披露了達產后新增產能。
記者 尹玨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