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水平“拉胯” 募資多用于“蓋樓” 安天利信創業板定位、募投項目必要性存疑
第二輪問詢后,安徽安天利信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天利信”)IPO更進一程。不過,《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發現,謀求創業板上市的安天利信,工程造價咨詢業務收入占主營收入比例不到20%,無發明授權專利,研發費用率占比低,在對創業板定位審核趨嚴的大背景下,安天利信能否過審引人關注。
此外,從募集資金投向來看,公司大部分投向了買地和建樓,而安天利信在招股書中稱已實現了“招標不見面”開評標模式,通過“信e采”完成了大量的線上開標、評標工作,所有招標代理項目已通過電子化招標平臺進行管理,提高了招標服務的管理效率和業務水平。按其所稱,安天利信為何還要使用大量募集資金買地建樓、增加開評標室數量?究竟是為了擴大研發實力,還是為了建樓?
研發薄弱挑戰“三創四新”定位
創業板注冊制已經實施兩年,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持續嚴把“入口關”,對于擬沖擊創業板的上市企業,在問詢中常問及創業板定位,多家擬上市企業因此“撤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擬創業板上市的安天利信在對創業板定位的詮釋上顯得格格不入。
安天利信主要從事招標代理、工程造價咨詢和建筑設計等專業技術服務。對自身“三創四新”情況介紹時,安天利信表示,公司所提供的工程咨詢服務屬于高技術和生產性服務業:“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發行人所提供的工程咨詢服務屬于高技術和生產性服務業,進入該行業需要一定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該行業具有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創新性和輻射力強等特征。”
然而,查詢安天利信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發現,報告期內工程造價咨詢業務收入占比不超過20%,主營收入占比較高的是招標代理,接近80%。建筑設計業務也是在2021年7月通過吸收合并皖都設計院新增加的,收購當年產生建筑設計業務收入占比僅為7.76%。專利方面,安天利信持有的5項專利均為實用新型,另有軟件著作權17項。
另外,在研發方面,安天利信在首份招股書中并未披露研發人員數量、薪酬等情況。且與申報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招股書中將技術人員或研發人員單獨披露不同,安天利信的招股書中將業務人員與技術人員合并披露為446人,占比86%(見圖一)。
圖一:安天利信招股書員工構成

基于工程造價咨詢業務收入占主營收入比例低,無發明授權專利,安天利信此次IPO是否符合創業板“三創四新”定位?IPO前吸收合并皖都設計院,新增建筑設計業務,是否為上市而收購?招股書中為何將業務人員與技術人員合并披露,而不單獨披露?研發人員數量究竟為多少?就上述問題,明鏡財經工作室曾于6月中旬致函安天利信,截至發稿未收到正面回復。
事實上,本報提出的上述問題,深交所也有所關注,并在兩輪審核問詢中問及。今年7月,安天利信公布關于首輪審核問詢函的回復,問詢函第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公司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要求安天利信“進一步說明發行人的核心競爭力,是否滿足創業板定位的相關要求。”
第二輪問詢中,安天利信研發人員數量受到深交所關注。深交所要求“說明報告期內發行人研發人員數量、學歷結構、薪酬情況,研發人員薪酬增長較快的合理性,薪酬與同行業企業相比是否差異較大;報告期內發行人的研發投入是否能滿足發行人業務開展、研發設計、人員配備、產品創新的需要。”而在9月8日公布的第二輪審核問詢函的回復意見中,安天利信的研發人員數量終于公之于眾——2020年度、2021年度分別僅為11人、35人(見圖二),2019年更是無研發人員。這一研發人員數量,與首份招股書中將業務人員與技術人員合并披露的446人,相距甚遠。
圖二:9月8日問詢函回復中關于研發人員數量等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安天利信研發人員平均薪酬較高,2020年度、2021年度研發人員平均薪酬分別為21.68萬元、17.97萬元(見圖三)。安天利信在意見回復中稱:“發行人研發人員平均薪酬與同行業研發人員平均薪酬基本一致。”
圖三:9月8日問詢函回復中關于研發人員平均薪酬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比較

事實上可能并非如此。安天利信在問詢函回復中,就研發人員平均薪酬與同行業可比公司進行了比較,可以發現,兩家研發人員平均薪酬較高的公司廣咨國際、國義招標所在城市均為廣州,安天利信所在地為安徽合肥,廣州與合肥的薪酬水平客觀上存在差異,可比性令人關注。
進一步查詢研發費用具體情況還發現,安天利信研發人員薪酬占比較高,2020年、2021年分別占比54%、66%,此外還存在委外研發,2019年至2021年,委外研發占比依次為100%、32%、22%(見圖四)。安天利信研發人員薪酬較高,究竟是否為了增加研發費用并以此提高研發投入占比?
圖四:安天利信研發費用具體情況

即便通過提高研發人員薪酬增加研發費用在主營收入占比,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安天利信研發費用率還是明顯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見圖五)。
圖五:研發費用率與同行業上市公司對比情況

兩億元募集資金用于“蓋樓”
安天利信募投項目必要性也存疑,此次IPO募集資金大部分投向了買地和建樓。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募集資金2.85億元,將用于總部基地及運營研發中心建設、信息化建設、營銷與服務網絡升級項目,其中,總部基地及運營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就擬投入募集資金1.9億元。從總部基地及運營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投資概算來看,項目總投資約2.25億元,包含土地費3479.58萬元、建筑安裝工程費16317.98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1830.86萬元、預備費907.44萬元,可以看出大部分資金用于買地和建樓。
安天利信表示,總部基地及運營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將增加開評標室等經營場所并新增研發場所,為公司創新業務研發工作創造基本條件,有利于公司后續引進優秀人才,增強各業務板塊的專業服務能力,提升公司服務附加值和經濟效益,為公司未來業務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但在招股書中,安天利信表示,已在“信e采”平臺上研發了全流程不見面的電子開評標系統,所有招標代理項目已通過電子化招標平臺進行管理:“自疫情發生以來,發行人在‘信e采’平臺上研發了全流程不見面的電子開評標系統,實現了‘招標不見面’開評標模式。投標人無需進入開標現場,可在線對投標文件進行網絡解密,在線觀看開標現場情況,‘澄清、答疑、詢標回復以及多輪報價’等操作均在線上進行,投標文件查看、評審以及溝通等均通過線上進行,有效實現了‘防聚集’和‘零傳染’。”“近年來,發行人順應招投標電子化發展趨勢,積極響應‘互聯網+’招投標的業務模式,建成了電子化招投標平臺——‘信e采’,完成了大量的線上開標、評標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發行人所有招標代理項目已通過電子化招標平臺進行管理,提高了招標服務的管理效率和業務水平。”
既然已實現了“招標不見面”開評標模式,通過“信e采”完成了大量的線上開標、評標工作,所有招標代理項目已通過電子化招標平臺進行管理,提高了招標服務的管理效率和業務水平,安天利信為何還要使用大量募集資金買地建樓、增加開評標室數量?二者是否矛盾?總部基地及運營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如何?公司所稱的“已初步具備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是否形式大于實質?募集資金大部分投向買地和建樓,結合研發薄弱的情況,公司究竟是為了擴大研發實力,還是為了建樓?
事實上,安天利信所在的行業內,不少企業都在積極建立電子招投標系統平臺,如招標股份的“福易采電子招投標系統”、國義招標的“國e平臺”和廣咨國際的“廣咨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等。安天利信的“信e采”平臺的通用性是否強,可替代的技術含量和服務是否高?
對于上述問題,深交所在兩輪問詢中也關注到。近期第二輪問詢中,深交所要求安天利信以平實易懂的語言說明“信e采招標采購電子交易平臺”可實現的功能,解決的行業需求,是否具有人工智能及智能篩查識別等相關功能,全流程電子化的實現方式;說明“信e采”相比“福易采”的技術先進之處,是否屬于目前行業領先以及結合公司生產經營場所及面積、業務量、在手訂單、客戶拓展和人員等情況,說明募投項目投產后對公司生產經營場所、產能、產量的影響,新增產能是否可順利實現銷售,新增土地、房產對公司開展業務的影響;結合上述內容進一步分析項目必要性、可行性;說明募投項目對應土地的規劃用途,目前該塊土地建設及投產進度情況,是否涉及建設相關配套設施,是否存在變相用于房地產開發情形。
此外,對于安天利信關聯交易、股權代持、投訴舉報等問題,本報將繼續關注。 記者 程述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