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7月發函后 偉康醫療8月上會被否 今年創業板IPO被否企業已達11家
屢次沖刺IPO的江蘇偉康潔婧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康醫療”),還是鎩羽而歸。
8月26日,深交所網站發布消息,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2年第57次審議會議于當日召開,由于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偉康醫療首發上市申請未獲通過。
2022年來,截至9月1日,已有11家企業創業板IPO上會被否,而去年全年為8家。
被否企業中本報報道發函過半
偉康醫療是一家醫療器械企業,主要業務為一次性使用醫療耗材,吸引管、吸痰管、鼻氧管、引流袋等為主要產品。
事實上,偉康醫療已經兩次謀求登陸A股遇挫。早在2017年9月,偉康醫療就報送招股書,欲登陸滬市主板,最終以撤材料告終。2019年6月,偉康醫療轉戰創業板,然而披露招股書后時隔3個月,公司被證監會抽中現場檢查,又選擇撤材料。
2021年9月,偉康醫療再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欲登陸創業板,經過兩輪審核問詢和一次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復過后,終于于2022年8月26日迎來上會,不料被否。
此外,偉康醫療2017年來的三次IPO申報,均選聘了不同的保薦券商。
加上8月30日被否的科拓股份,截至9月1日,2022年來已有11家企業創業板IPO被否,遠超去年全年被否的8家。包括偉康醫療在內,11家中6家為《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曾經報道或發函企業。
上會前本報發函偉康醫療
2022年7月中旬,《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發現偉康醫療存在五方面值得注意情形——包括核心募投項目5年來變化不大是否為上市而上市,2015年來營收盈利呈現滑坡態勢暴露成長性問題,員工數量下降與公司業績匹配度及曾長期存在未繳納甚至自愿放棄繳納社保情形等。
比如記者查閱對比發現,2017年首次披露招股書以來,偉康醫療的歷次IPO核心募投項目變化不大,是否為上市而上市的疑問油然而生。
對比公司2017年9月、2019年6月及2022年5月招股書發現,公司此次創業板IPO的核心募投項目與5年前相比,新增產能合計都是6950萬件(單向閥系麻醉面罩等配件,故不單獨計算為產能),除了導尿管項目變化較大,其余募投項目內容變化不大。尤其是新建產能項目中,募投建設年產4800萬支吸痰管、1000萬個引流袋的項目一直保留。細看公司其他募投項目,時隔5年后,變化也并不算大。
而且,2016年至2021年期間,偉康醫療銷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不到4.7%,而此次募投新增產能6950萬件,相當于2021年總銷量的63.30%,即便如果銷量未來每年均保持4.7%的增速,測算顯示也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完全消化新增產能,何況公司最近幾年銷量增長還在放緩——2019年至2021年的3年里銷量年均復合增長率才4%。偉康醫療核心募投項目規劃的科學性、嚴謹性以及合理性、資金使用效率,都引人關注。
再如,公司業績持續下滑,2019-2021年營收分別為2.62億元、2.54億元、2.4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904.39萬元、5470.50萬元、5462.60萬元,扣非凈利潤也整體下降,從2019年超過5800萬元,下滑到2021年的接近4819萬元。
實際上,公司2015年來營收增速呈現滑坡態勢,2015年增長24.01%是7年來最高,2016年為6.91%、2017年是13.75%,2018年為-1.80%,2019年增長9.11%,2020年下滑3.20%,2021年繼續下降3.73%。2015年來,公司歸母凈利潤增速滑坡更明顯,2015年同比大增近131%,2016-2018年雖然增速不穩定但保持了兩位數增長,但2018年增速已放緩到不足11%,2019年增速猛然放緩到微增0.32%,2020年、2021年都為下滑,尤其是2020年下降超過20%。雖然2021年公司盈利降幅大幅收窄、扣非凈利潤增速也轉正,但放眼2015年來,2021年扣非凈利潤增速仍處低位。成長性不足使得偉康醫療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令人關注。
記者 陳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