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賽道企業IPO折戟 亞洲漁港成虎年首家上會被否企業
虎年春節前后,預制菜賽道火熱,然而,預制菜企業亞洲漁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洲漁港”)成為虎年首家上會被否IPO企業,似乎在告訴市場需要冷靜一下。
深交所網站2月18日發布消息,稱當日召開的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2年第7次審議會議審議3家企業首發申請,亞洲漁港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另外2家企業則獲通過。
亞洲漁港主要產品為速凍海水深加工和初加工產品,雖然獲得美團、新希望等入股,但上市征途有點漫長——早年接盤獐子島資產未果后選擇IPO,2020年7月首次披露招股書并經歷兩次“中止”更新財務數據、一次現場督導和兩次審核問詢。事實上,亞洲漁港此次上市也可謂飽受質疑。
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曾連續報道,指出亞洲漁港還存在值得注意的多個情形。例如,對于深交所關注的第三方市場調查機構及其對亞洲漁港經銷商客戶及終端的核查情況,亞洲漁港曾表示2020年9月提供服務的該機構系“專業第三方市場調查機構”,“具有相關業務經驗、權威性”,但調查者發現該機構2019年6月時經營范圍才新增市場調研,且其向當地市場監督機構提交的年報顯示,2016-2019年社保參保人數均為0人。
其次,亞洲漁港信披完整性、關聯交易公允性也有值得商榷之處——多家受美團最終控制的關聯方的金額并不算低,整體增長明顯的經常性關聯銷售定價公允性方面,亞洲漁港招股書中輕描淡寫帶過,未就關聯銷售具體商品、具體價格或毛利率等,與同類產品非關聯方銷售進行對比,以便清晰說明關聯交易定價公允性。
此外,此次擬募資3.30億元的亞洲漁港并不差錢,2019年、2020年連續分紅合計6000萬元,更關鍵的是,其最近幾年業績波動較大,尤其是盈利能力在2017年來呈現整體走勢存憂,多個盈利能力關鍵指標呈現整體下滑甚至明顯滑坡態勢,募資必要性之外,業務成長性著實令人矚目。
2月18日亞洲漁港被否時,深交所還表示,上市委對亞洲漁港三方面進行問詢,其中包括本報關注到的業務成長性問題。
上市委表示,亞洲漁港2018年至2020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均為負,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17%、0.83%、0.84%和0.71%;擁有的4項發明專利均為2013年取得,發明專利相關產品收入占比分別為5.00%、2.74%、2.45%和 2.16%;目前僅對自有工廠和部分代工廠商通過Z網進行管控,尚未做到全流程管控;主要采用外協加工模式開展生產。上市委要求亞洲漁港結合業務模式、業務成長性、創新能力及研發轉化能力,說明在“三創四新”方面的具體體現,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此外,上市委還關注了亞洲漁港初加工業務的重要子公司“海燕號”以及主要代工供應商的相關合規治理、管理、信披等情況。
陳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