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力源:王軍霞代持股份解除后繼續打“軍霞牌”
奔跑在IPO道路上的江蘇康力源體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力源”),除了業績增長的持續性與募資擴充產能是否能得到充分消化、公司在報告期曾存在境內平臺上通過寄空包裹、贈品等刷單行為外,《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還發現,康力源在報告期內,恒大系公司被“發展”成為其內銷的前五大客戶,目前存在商票的及時兌付及應收賬款回收問題。
另外,著名體育運動員王軍霞曾代持過康力源前身——徐州軍霞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軍霞健身”)的股份,之后雖然代持已經解除,但康力源目前仍在打“軍霞牌”——自身天貓旗艦店名為“軍霞運動旗艦店”,同時在國內打造“軍霞”、“JX”等品牌,康力源是否仍在打“名人效應”的擦邊球等同樣惹人關注。
恒大系企業為內銷前五大客戶
作為一家老牌健身器材生產商,康力源從事健身器材研發和生產20 余年,雖然公司主要以ODM和OEM方式向歐美市場出口為主,但是公司基于差異化的產品體系建立了內銷與外銷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ODM/OEM 與自主品牌相結合的銷售體系。
國內銷售上,康力源主要圍繞“JX”、“軍霞”、“康力源”等自主品牌進行經營,主要形成以招投標為主的政府采購與市場化的企業采購相結合的直銷體系。而室外全民健身器材的銷售是康力源國內銷售的一個重要業務組成部分。
根據招股書,2018-2020年1-6月,康力源室外全民健身器材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743.69萬元、1913.67萬元、3392.76萬元和1928.00萬元,保持逐年增長之勢。其中的2019年,在政府采購客戶減少收入382.10萬元的情況下,康力源的室外全民健身器材銷售收入仍然同比增長了169.97萬元,公司稱:“集采客戶銷售收入大幅增長主要系公司本期新開發了恒大系公司,受國家鼓勵全民健身的刺激, 恒大加大了小區健身設施的投入。”
招股書披露的康力源在報告期內銷的前五大客戶顯示:包括深圳恒大材料設備有限公司、廣州恒大材料設備有限公司、海南恒乾材料設備有限公司、廣州恒隆設備材料有限公司、廣州恒乾材料設備有限公司在內的恒大系企業在2019年一躍成為康力源內銷的第一大客戶,公司向其銷售611.93萬元(見圖一),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61%。
圖一:報告期內銷前五名客戶招股書部分截圖

若按照2019年康力源1913.67萬元的室外健身器材的銷售收入來看,康力源當年向恒大系企業的銷售約占同期公司室外健身器材銷售的近三分之一,可以說,向恒大系企業的銷售在2019年康力源的國內銷售業務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接下來的2020年,雖然恒大系企業沒有保住康力源內銷第一大客戶的“名頭”,但是直至2021年1-6月的報告期末,恒大系企業依然始終穩居康力源內銷的前五大客戶。其中,2020年恒大系企業為第四大客戶,公司向其實現的銷售金額為661.01萬元,相比2019年不僅沒有減少,還有小幅提升;2020年上半年,恒大系企業為康力源內銷第三大客戶,對其銷售金額為220.14萬元,銷售占比超過同期康力源室外全民健身器材銷售的10%。
康力源向恒大系企業的銷售“增厚”了其國內業務的業績,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相關的商票承兌風險和壞賬計提也在增加。
根據招股書, 2019-2021年1-6月,康力源的商業承兌匯票分別為486.06萬元、844.48萬元、312.13萬元,均系由深圳恒大材料設備有限公司等恒大系企業作為出票人和承兌人開具的商業匯票(見圖二)。
圖二:應收票據招股書截圖

此外,截至2021年6月末,康力源進行了應收票據單項計提壞賬準備,合計金額為312.13萬元,其中297.59萬元來自深圳恒大材料設備有限公司,而康力源對其的賬面余額為595.19萬元,此次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為50%(見圖三)。
圖三:報告期末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票據招股書截圖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康力源有225.65萬元商業承兌匯票到期未能兌付,公司轉至應收賬款列報,7月1日、7月2日、7月16日、7月19日,上述逾期商業承兌匯票陸續兌付。而在報告期期后,恒大系企業開立的3張商業承兌匯票出現逾期,合計金額為179.65 萬元。
另外,截至2021年6月末,恒大系企業為康力源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公司對恒大系企業的應收賬款賬面金額為244.24萬元,壞賬計提準備也為50%。
2021年以來,恒大曝出商票兌付問題,包括商票逾期或拒付消息頻現。
持有恒大商票的相關供應商,其所持有恒大商票能否按時、足額兌付,目前受到高度關注。面對公司最重要的內銷客戶之一的恒大系企業出現的商票兌付問題,康力源在化解或降低可能出現商票兌付風險上,有何措施?目前公司對恒大商業匯票及應收賬款50%的計提比例是否足夠?如果100% 的計提,是否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而未來公司是否會減少和恒大系企業的相關合作,如果失去恒大系企業這個內銷大客戶,公司業績是否會受到影響?這些都是康力源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王軍霞代持退出后仍打“軍霞牌”
康力源的前身為軍霞健身,系在徐州健身器材總廠改制基礎上設立。1998年5月,徐州健身器材總廠采取“‘分塊搞活’、‘經營骨干出資’組建新公司、由新公司購買徐州健身器材總廠部分資產的方式”進行改制。
在此背景下,徐州健身器材總廠、徐州健身器材總廠工會委員會與其他自然人借用體育名人效應(王軍霞)共同出資設立軍霞健身,其注冊資本為320萬元。在軍霞健身成立后,徐州健身器材總廠將與健身器材相關的經營性資產轉讓給軍霞健身。軍霞健身設立時,王軍霞投資20萬元,占出資比例的6.25%,只不過,上述20萬元是衡墩建以王軍霞名義進行出資,形成股份代持。
到了2001年11月18日,王軍霞與衡墩建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王軍霞將其持有的公司全部出資20萬元無償轉讓給衡墩建,并在當年12月13日完成工商變更。在完成股權變更之后,王軍霞已不再享有公司股東權益。
一般而言,借用名人效應,要么會支付相關代言費用,要么會給予一定的股權激勵。然而,王軍霞在康力源的代持過程中,根據招股書披露的相關信息,并未顯示有對王軍霞支付代言費用的信息,而在解除代持關系中,王軍霞也未獲取收益。還有,通過企查查查詢的工商信息顯示,在王軍霞已經解除代持關系后,公司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沿用軍霞健身的名稱,直至2014年11月才更名為康力源。
時至今日,康力源在天貓平臺旗艦店的店名仍稱為“軍霞運動旗艦店”,同時,公司在國內銷售時致力于打造“JX”(為軍霞拼音的首字母組合)、“軍霞”等自主品牌。
王軍霞在完成股份變更,不再代持公司股份以后,為何直至2014年11月仍在使用“軍霞健身”的公司名稱,而且時至今日公司天貓店的網名仍為軍霞運動旗艦店,仍在打造軍霞、JX等自主品牌,是否在打“名人效應”的擦邊球?上述行為會否給消費者形成“誤導”?公司借助王軍霞名人效應是否曾支付費用,如果不曾支付費用,原因是什么?這是否符合商業邏輯?
公司天貓旗艦店及自主品牌的名稱仍然帶有“軍霞”字樣,是否與公司曾與王軍霞合作有關?在王軍霞股份變更完成后繼續使用軍霞名稱,是否會讓消費者形成王軍霞與公司經營仍然相關的認知?公司的上述行為是否得到王軍霞的授權或支付相關費用,后續是否有因上述名稱使用發生潛在糾紛的可能性?
就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曾致函并致電康力源,公司電話未能接通,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記者 尹玨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