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顯科教:同一月轉讓股權但定價懸殊 企業成立次年即躋身公司大供應商
近日,長期專注于交互式智能顯示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廣州創顯科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顯科教”)披露招股說明書,向深交所主板發起沖擊,此次創顯科教擬募資14.9億元,投入智能顯示終端生產基地、研發中心、營銷及運維體系、信息化系統等項目的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注意到,公司增資和股權轉讓過程中,存在相近時間內股權定價懸殊的情況。另外,除了多名供應商在報告期內存在行政處罰信息,創顯科教的重要供應商廣州人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次年,公司就向其采購額接近7000萬元,隨后持續上升,至2021年一季度其已躍升為公司第一大供應商。還有,2019年采購金額為1.65億元的第一大供應商,企查查顯示該企業提交的年報顯示2019年營收低于1.65億元,僅20人的從業人數也與其營收金額帶來匹配度問題。
相近時間的股權定價懸殊
根據招股書,創顯科教的前身創顯有限成立于2010年,公司在歷史上有過多次的增資及股權轉讓行為,過程復雜,而且存在相近的時間內股權定價懸殊的情況,讓人難以理解其中的商業邏輯。
比如,公司在第三次增資過程中,2013 年 9 月 29 日,創顯有限召開股東會,同意注冊資本增加至 582萬元。新增 32萬元注冊資本由黑海投資認繳,增資價格為 21.88 元/出資額,截至 2013 年 10 月 10 日,創顯有限收到黑海投資繳納的出資款 700萬元,其中 32萬元計入注冊資本,668萬元計入資本公積。
隨后在2014年,創顯有限又進行了公司的第五次增資并且同時進行了公司第三次股權轉讓行為——2014 年 9 月 25 日,創顯有限召開股東會同意黑海投資將持有的 60.73 萬元出資額全部轉讓給張瑜;同意公司注冊資本增加至 1269.54 萬元。新增注冊資本 165.04萬元,其中天易資管以 480萬元認繳出資 38.09 萬元,增資價格為 12.60 元/出資額;銀江智慧以 1000萬元認繳出資 126.95 萬元,增資價格為 7.88 元 /出資額。同日,黑海投資與張瑜簽訂《廣州創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股東轉讓出資合同書》,轉讓價格為 11.53 元/出資額,轉讓總價格為 700萬元。
持股近一年之后,黑海投資“分文未賺”將其持有的創顯科教全部股權原價轉給了創顯科教實控人張瑜,而同日增資入股的天易資管,其增資價格不僅高于黑海投資的股權轉讓價格,也明顯高于一起增資的銀江智慧的入股價格。
從利息損失的資金成本角度來看,黑海投資這筆交易可謂為“虧本交易”。而企查查顯示,黑海投資成立于2013年9月25日(見圖一),而第三次增資過程中,創顯科教同意黑海投資增資入股的時間是為2013年9月29日,即公司做出同意其增資決議的四天前,黑海投資才剛剛成立。
圖一:黑海投資設立情況企查查截圖

在整體變更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后,創顯科教曾掛牌新三板, 2018年4月23日,公司在股轉系統終止掛牌,此后至2020年10月,創顯科教又經歷了80余次的股權轉讓。其中,2018年9月,公司股東張妙璇將其所持有的90萬股,轉讓給廣州柏晨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柏晨貿易”),轉讓價格僅為6.89元/股;而同一個月,銀江股份轉讓給帕帝實業179萬股,轉讓價格高達30.73元/股,張妙璇該筆股權的轉讓股價連銀江股權轉讓價的1/4還不到。更值得注意的是,柏晨貿易在受讓上述90萬股的三個月之后,當年12月將全部受讓股份又轉讓給了海南聯合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價為16.00元/股。
根據企查查信息,2018年9月低價轉讓90萬股給柏晨貿易的張妙璇,在2019年1月出現在了柏晨貿易大股東的名單之中,之前柏晨貿易為趙少武100%持股,而在2019年1月之后,張妙璇成持股60%的大股東。
需要指出的是,趙少武也曾是創顯科教的股東,其在2015年8月時,還擁有創顯科教180萬股,為公司持股3%的第十大股東,而且招股書披露的公司在股轉系統摘牌后的歷次股權轉讓過程中,并未顯示有趙少武的股權轉讓信息,然而至公司招股書發布之時,趙少武已不再持有創顯科教的股權。
另外,企查查顯示,柏晨貿易于2019年9月11日決議解散,但是簡易申請有未予受理信息。而2015年—2018年間,該公司的社保繳納人數為0,公司注冊資本也未實繳。
圍繞以上種種情形,黑海投資是否為增資創顯科教才特別成立,為何其又在增資近一年之后,分文未賺的將所持公司出資額原價轉讓給創顯科教的實控人?為何同一天完成的增資和股權轉讓,定價大不相同?公司原股東趙少武從第十大股東到不持有公司股權,其股份是通過股轉系統公開轉讓還是協議轉讓?趙少武是否曾轉讓股權給張妙璇,如果轉讓,是否存在代持?張妙璇低價轉讓股權給原趙少武持股100%的柏晨貿易的原因是什么?柏晨貿易在受讓創顯科教股權三個月之后再次轉讓的原因又是什么?在柏晨貿易決議注銷前,趙少武又將60%的股權轉給張妙璇的原因是什么?柏晨貿易決議解散的原因是什么?柏晨貿易申請簡易注銷未予受理的原因又是什么?該公司目前是處于注銷狀態還是存續狀態?這些問題有待解答。
成立次年即躋身第三大供應商
創顯科教的主營業務為交互式智能顯示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以硬件為基礎結合智慧應用軟件,向客戶提供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的設計、實施與運維服務。公司主要采購的原材料包括液晶顯示材料、電腦件、電子件、結構件、觸摸組件等。
招股書顯示,2019年,創顯科教前五大供應商“闖”入了一個新成員——廣州人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人智”),該企業也是創顯科教重要的外協廠商,為其外協整機、液晶模組。 2019年,廣州人智成為公司第三大供應商,公司向其采購金額達6944.08萬元,占采購比例的9.32%(見圖二)。隨后的2020年,創顯科教向廣州人智和同一控制下的江西人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人智”)合計完成采購金額9842.76萬元,合計采購占比達8.91%。到了2021年一季度,廣州人智躍居公司第一大供應商,創顯科教向其采購金額達5082.74萬元,對應采購占比已躍升至21.33%。
圖二:報告期公司前五大供應商情況截圖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新闖入的這個前五大供應商,竟然是2018年下半年才成立的新企業。企查查顯示,廣州人智成立于2018年7月31日(見圖三),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新增的同一控制下企業江西人智則成立于2019年6月28日,該企業同樣也在成立次年合并進入創顯科教前五大供應商名單。此外,廣州人智在2021年6月28日,因拖欠工資,被廣州市番禺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開出行政處罰單。
圖三:廣州人智成立情況企查查截圖

另外,企查查顯示,廣州人智2019年的社保人數僅為22人,在創顯科教向其采購增長的2020年更是下降至14人,這不禁讓人好奇,該企業如何挑戰并完成當年度近億元的外協生產規模?
有關創顯科教供應商的疑問不止于此,公司2018-2019年第一大供應商廣州鼎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鼎固”),其同時也是2020年第五大供應商、2021年1-3月第四大供應商,該企業也是創顯科教的整機、液晶模組的外協廠商,2019年時創顯科教向廣州鼎固采購金額達1.65億元,對應當年度的采購占比高達22.15%。
而企查查顯示,廣州鼎固自身向當地市監機構提交的2019年企業年報顯示,2019年社保繳納人數為16人,從業人數為20人,當年度公司營收為1.54億元(見圖四)。
圖四:廣州鼎固企查查披露截圖

另外,企查查顯示,2019年3月22日,廣州鼎固因違反稅收管理被廣州市番禺區稅務局大石稅務所處以罰款。
對比創顯科教招股書披露的2019年向廣州鼎固采購數據和該企業自身披露的當年營收,發現招股書披露的向其采購金額高于該企業年報披露的數據,兩者數據的差異,究竟是一方披露有誤,還是因為稅收原因造成?不過,即便是稅收造成差異,也意味著廣州鼎固幾乎全部營收依賴創顯科教對其的外協采購。
此外,創顯科教2018年、2020年和2021年1-3月第二大供應商以及2019年度第五大供應商東莞市托普萊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因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并未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如實記錄并向從業人員通報,2021年9月15日被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處以6.8萬元罰款。
創顯科教對上述公司外協廠商的行政處罰行為是否知情?公司外協廠商的選擇標準如何實現對外協生產有效監管并把控產品質量?而廣州人智在成立次年成為公司第三大供應商,并且采購金額逐年上升,公司在該企業成立次年選擇其成為大供應商的原因是什么,是如何考量的?公司是否和該企業有未披露的其他關系?企查查顯示公司外協供應商廣州鼎固2019年的營收數據,為何比招股書披露向該企業的采購金額低?其中的數據“差異”是否來自于企業稅收繳納?如果不是,公司信披是否有誤?另外,2019年公司向廣州鼎固超1.5億元的外協采購金額與當年度僅20名從業人員的企業規模是否匹配?
就上述問題,《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致電并致函創顯科教,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另外,就創顯科教報告期內曾存在對賭協議及公司在IPO前夕,突然變更財務總監這一關鍵職務等情形,《大眾證券報》還將繼續關注。
記者 尹玨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