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阿股份品控存隱憂:產品全部委外生產 分公司受檢兩款產品被認定不合格
憑借“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的營銷策略“吸粉”的迪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阿股份”),擬沖擊創業板,募集資金12.84億元,用于渠道網絡建設、信息化系統建設、鉆石珠寶研發創意設計中心建設及補充營運資金。其中,補充運營資金費用為3.8億元,占比達29.6%。
《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發現,報告期內,迪阿股份的營收雖呈現增長,但是增幅已明顯放緩,凈利潤也在2019年出現下滑?!澳惺恳蝗酥荒芏ㄖ埔幻丁钡臓I銷賣點會否制約業績增長也引人注意,實際上,迪阿股份主打的“求婚鉆戒”報告期內銷量曾出現下滑。此外,迪阿股份的所有產品均采用“委外生產”,而委外生產廠商曾在公司抽檢中被發現交付產品質量達不到標準,甚至有以合成石充當天然碎鉆的情況。就在2020年第一季度,蚌埠市市場監管局的一次市級監督檢查中,迪阿股份蚌埠分公司受檢的兩款產品又被認定為不合格。
盈利增長曾出現下滑
張國濤、盧依雯持股超過98%的80后“夫妻店”迪阿股份,成立于2010年,曾靠著 “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的營銷理念“另類突圍”,短短十年里持續擴大經營,如今又向IPO發起了沖擊。
2021年1月底更新的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1-6月,迪阿股份營收分別為11.17億元、15.00億元、16.65億元、8.36億元,其中2018年增長34.38%,2019年增長10.93%,營收雖然還處于增長通道中,但完整年度看增勢已現疲態,2019年營收增幅明顯放緩。
凈利潤方面,迪阿股份2017-2020年1-6月的凈利潤分別為2.54億元、2.73億元、2.64億元、1.51億元,其中2018年、2019年分別增長7.48%、-3.30%,除了凈利潤增速一直遠低于同期營收增幅,2019年更是負增長。
對于報告期內凈利潤和營收之間出現的變動趨勢差異,迪阿股份解釋稱:“主要系期間費用率變動所致?!币揽繝I銷理念突圍的迪阿股份,在銷售費用的投入上確實一直都“大手筆”。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公司對應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15億元、5.00億元、6.74億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8.19%、33.32%、40.51%,銷售費用率一直處于持續增長狀態。同行業的周大生,同期對應的銷售費用率分別只有11.71%、10.66%、10.79%,迪阿股份的銷售費用率是周大生的數倍,同時也遠高于對應年份同行業18.78%、19.59%、20.69%的平均水平。
不過,迪阿股份在銷售費用上的“大手筆”砸錢,并未在產品銷量上體現明顯成效。以公司的主打產品定制求婚鉆戒來看,2017-2020年1-6月的銷售收入分別為9.50億元、12.75億元、13.69億元、6.49億元,銷售收入持續增長的背后,還有產品單價提升。迪阿股份的求婚鉆戒單價由2017年的1.01萬元上漲到了2020年1-6月的1.29萬元。而銷售數量上,數據顯示,2017-2020年1-6月,迪阿股份的求婚鉆戒銷量分別為9.40萬件、12.05萬件、11.91萬件、5.04萬件,其中2019年求婚鉆戒銷量較2018年減少了0.14萬件,下滑1.16%(見圖一)。
圖一(招股書截圖)

公司營收增長的同時,無論是凈利潤,還是主打產品的銷量均已在2019年出現下滑,原因是什么?而“男士一人只能定制一枚”的營銷賣點是否也有可能成為其業績增長的“限制”?公司未來如何保證業績的長效、穩定、持續增長?這些問題有待迪阿股份解惑。
委外生產品控存隱憂
迪阿股份自身并不生產加工產品,主要根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進行采購并委外加工生產,而且招股書中表示,公司一般提供0.03克拉以上的鉆石原材料,由委外加工商提供0.03克拉及以下的鉆石和其他材料并完成生產。因此,迪阿股份的產品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對委外供應商的把控能力,尤其是0.03克拉及以下的鉆石和其他材料的產品更有賴于委外供應商的“素質”。
招股書顯示,深圳市星寶緣珠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寶緣”)為迪阿股份報告期內整體第二大委外供應商,2017-2020年上半年,公司分別向其采購484.05萬元、1938.20萬元、2489.78萬元、2974.10萬元,對應的采購占比分別為2.71%、8.35%、10.22%、20.19%。然而企查查顯示,星寶緣曾在2018年2月、3月因違法延長工作時間超過36小時部分涉及14人,于2018年6月15日被深圳市羅湖區人力資源局行政處罰(見圖二)。
圖二(企查查截圖)

深圳市金藝珠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藝珠寶”)2018年及2019年則是公司的第二大委外供應商,公司采購金額分別為4460.95萬元、4935.52萬元,對應當期采購占比分別為19.86%、20.25%。企查查顯示,報告期內,金藝珠寶因房屋買賣、合同及勞動糾紛涉及多起訴訟。2020年1月19日,金藝珠寶更因與蔡木霞、吳林蕓的勞動爭議案件存在歷史被執行信息,合計被執行金額3.08萬元。
而金藝珠寶李朗加工廠,還因未按規定公示年度報告、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等原因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值得一提的是,金藝珠寶還是金一文化的全資子公司,而金一文化是從事貴金屬工藝品的研發設計、外包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本身為迪阿股份的競爭對手。 除此以外,迪阿股份的另一委外加工廠商——深圳市永基泰珠寶有限公司也曾因廣告違法、特種設備違法行為被予以行政處罰。
實際上,在報告期內,迪阿股份在自身通過抽檢進行“品控”的過程中,也曾發現委外加工廠商產品存在質量問題,比如2018年、2019年曾分別各檢出2批次貨品貴金屬含量低于合同約定的標準。甚至2017—2019年,公司在抽檢中還曾發現累計6批次貨品出現了合成石充當天然鉆石的情況(0.03克拉以下鉆石)(見圖三)。
圖三(招股書截圖)

上述多批次被抽檢出不合格的產品究竟出自哪家委外加工商,迪阿股份并沒有進行明確披露,其表示:“針對上述檢測不合格的委外加工商,公司已對其提出改善質量要求,并根據合同約定退還該批次全部產品,由相應委外加工商承擔檢測費用并對公司進行了相應賠償?!?這樣的解釋是否也意味著——在抽檢進行“品控”的過程中,雖然發現了不合格的產品,迪阿股份也只是以退貨和要求賠償為主,對委外加工商雖然進行了“教育”,但是并未將生產不合格產品的委外加工商“拉黑”,公司仍然存在委托其代為生產加工的情況? 需要指出的是,企查查顯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蚌埠市市場監管局第一季度市級監督檢查中,迪阿股份蚌埠分公司受檢的兩款產品,白18k金合成立方氧化鋯女戒、分色18K金情侶(女)戒,因標識錯誤,被認定為不合格(見圖四)。對此,迪阿股份在招股書中并未進行披露。
圖四(企查查截圖)

公司對委外加工商的違規、行政處罰情況是否知曉?公司抽檢過程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究竟是何家委外加工商生產的?公司是否還在持續和這些委外加工商合作?公司曾選擇競爭對手子公司作為重要委外加工商的原因是什么?公司為何在招股書中對2020年第一季度蚌埠市市場監管局檢查不合格的信息未予披露?
就上述問題,今年3月30日《大眾證券報》明鏡財經工作室記者致電并致函迪阿股份,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回復。而關于公司存在的曾經涉及虛假宣傳、報告期內突擊分紅等問題,記者將繼續關注。
記者 尹玨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