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特貨:冷鏈業務持續虧損 參股公司頻違規
國鐵集團旗下物流服務供應商——中鐵特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鐵特貨”)闖關IPO。公司此次擬募集資金50億元,將投資于物流倉儲基地收購項目、冷鏈物流專用車輛和設備購置項目和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大眾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中鐵特貨冷鏈物流業務持續虧損、毛利率持續為負;另外,中鐵特貨參股公司多次違規,曾兩度因合同糾紛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而中鐵特貨的控股股東也曾于2019年受到行政處罰,但公司并未在招股書中進行披露。
冷鏈物流業務持續虧損
中鐵特貨成立于2003年,依托鐵路運輸資源優勢,已形成商品汽車物流、冷鏈物流和大件貨物物流三大主營業務板塊。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競爭較為激烈,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共有上千家大小不一的冷鏈物流服務供應商,由于部分企業往往使用不規范手段進行運作,采取低價低質的競爭策略搶占市場份額,導致整體行業處于無序的競爭狀態。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中鐵特貨的業務經營受到較大挑戰。
招股書顯示,作為中鐵特貨第二收入來源的冷鏈物流業務在報告期內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中鐵特貨冷鏈物流業務分別實現毛利潤-14117.26萬元、-16451.29萬元、-16887.75萬元和-6498.39萬元,毛利率分別為-44.44%、-40.20%、-41.11%和-30.55%,各期毛利潤占主營業務毛利潤的比例分別為-22.48%、-26.86%、-21.65%和-23.92%。
“未來隨著冷鏈物流市場逐漸成熟、發行人冷鏈業務體系的完善和規模化效應的提升,預計發行人冷鏈物流業務板塊的效益情況將得到改善。然而,若未來冷鏈物流行業整體競爭格局、監管體制、價格機制等方面出現重大不利變化,則發行人將面臨較為不利的經營環境,存在冷鏈物流業務持續虧損的風險。”中鐵特貨在招股書中也提示了冷鏈物流業務持續虧損的風險。
不過,在招股書中,中鐵特貨表示目前公司的冷鏈物流業務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發行人冷鏈物流業務規模較小,尚未形成規模效應,且目前所使用的冷鏈物流專業運輸車輛及設備較為老舊,導致經濟效益較低。”
參股公司、分公司違規事項多
值得關注的是,中鐵特貨分公司及參股公司存在若干違規事項。其中,參股公司新疆中遠國鐵物流有限公司(下稱“中遠國鐵”)曾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兩度因合同糾紛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圖一)。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多次變更住所(營業場所、地址)、公司名稱,曾用名為海南中遠國鐵物流有限公司、廣州中遠國鐵物流有限公司。
圖一(1)中遠國鐵2018年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

圖一(2)中遠國鐵2016年9月納入失信被執行人

圖一(3)中遠國鐵2016年10月納入失信被執行人

分公司多項行政處罰涉及稅務。如2016年6月17日,中鐵特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分公司因個人所得稅問題受到行政處罰,罰款7245.78元,該單位2015年在“職工福利費”科目中列支誤餐費,未足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一、二條之規定,應補繳2015年個人所得稅;2016年11月22日,中鐵特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因未按規定申報繳納房產稅受到行政處罰,罰款31390.82元;2017年5月3日,蘭州市地方稅務稽查局向蘭州分公司出具《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蘭州分公司存在未按規定進行納稅申報造成少繳增值稅稅款的行為,對蘭州分公司處以少繳增值稅稅款50%的罰款9509.45元;2019年12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花都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向廣州分公司出具《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廣州分公司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對廣州分公司處以罰款2000元;2020年9月11日,國家稅務總局哈爾濱市南崗區稅務局向哈爾濱分公司出具《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哈爾濱分公司2020年7月1日-2020年7月31日個人所得稅未按期申報,處以2000元罰款。
此外,中鐵特貨控股股東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鐵投”)也曾于2019年3月受到行政處罰(圖二),處罰事由為中國鐵投消防設施、器材未保持完好有效,其行為涉嫌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罰款人民幣貳萬玖仟元整。發行前,中國鐵投持有中鐵特貨85%的股份,系中鐵特貨控股股東,國鐵集團持有中國鐵投100%股權,為公司的實控人。
圖二 中國鐵投2019年遭行政處罰

那么,對于控股股東的違法違規行為,為何未在招股書中進行披露?中遠國鐵頻頻違規對中鐵特貨有無不利影響?該公司為何多次變更住所、公司名稱?對于冷鏈物流業務,中鐵特貨上市后有何改善措施?帶著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致函中鐵特貨董事會辦公室,公司回復稱相關內容以招股說明書披露為準。
記者 蔡方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