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依法批準暫停轉融券業務 存量展期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結
據中國證監會網站7月10日消息
為切實回應投資者關切,維護市場穩定運行,經充分評估當前市場情況,證監會依法批準中證金融公司暫停轉融券業務的申請,自2024年7月11日起實施。存量轉融券合約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結。同時,批準證券交易所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調至100%,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調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實施。
融資融券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基礎性制度之一,對平抑非理性波動,促進多空平衡與價格發現,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具有積極作用。從國內證券市場發展和集中監管實際需要出發,我國從2013年前后建立了轉融通制度,一方面為融資融券業務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證券來源;另一方面也為監管部門掌握業務開展情況,加強日常監管,及時采取逆周期調節措施提供了手段。
2023年8月以來,證監會根據市場情況和投資者關切,采取了一系列加強融券和轉融券業務監管的舉措,包括限制戰略投資者配售股份出借,上調融券保證金比例,降低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證券劃轉效率,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等;同步要求證券公司加強對客戶交易行為的管理,持續加大對利用融券交易實施不當套利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執法力度。截至2024年6月底,融券、轉融券規模累計下降64%、75%。融券規模占A股流通市值約為0.05%,每日融券賣出額占A股成交額的比例由0.7%下降至0.2%,對市場的影響明顯減弱,為暫停轉融券業務創造了條件。此次調整對存量業務分別明確了依法展期和新老劃斷安排,這有助于防范業務風險,維護市場穩健有序運行。
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入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始終將維護制度公平性和提升市場內在穩定性放在突出位置。同時,根據市場情況,加強日常監管和逆周期調節,對不當套利等違法違規行為從嚴打擊,保障市場穩定運行,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
同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還就程序化交易監管進展進行了通報。今年以來,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總體穩中有降,交易行為出現一些積極變化。截至6月末,全市場高頻交易賬戶1600余個,年內下降超過20%,觸及異常交易監控標準的行為在過去3個月下降近六成。該負責人表示,證監會將深入落實新“國九條”部署要求,堅持趨利避害、突出公平、從嚴監管、規范發展的原則,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加快推出更多務實舉措,進一步強化對程序化交易監管的適應性和針對性,降低程序化交易的消極影響,切實維護市場交易公平。一是指導證券交易所盡快出臺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細化完善具體安排。同時,指導證券交易所評估完善程序化交易報告制度,加大報告信息核查和現場檢查力度。二是指導證券交易所盡快公布和實施程序化異常交易監控標準,劃定程序化交易監控“紅線”,進一步推動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降頻降速。三是加強與香港方面溝通協調,抓緊制定發布北向資金程序化交易報告指引,對北向投資者適用與境內投資者相同的監管標準。四是明確高頻量化交易差異化收費安排。根據申報數量、撤單率等指標,研究明確對高頻量化交易額外收取流量費、撤單費等標準,以“增本”促“降速”。五是持續強化交易行為監測監管。對利用程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量化交易從事違法違規行為的,堅決依法從嚴打擊、嚴肅查處。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