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建設澎湃起航 券商建議關注相關板塊的投資機會
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數字中國建設全面提速。多家券商2月28日最新觀點認為,將數字經濟建設工作情況作為對有關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參考,同時保障資金投入,很大程度保障了《規劃》落地,建議關注與布局相關板塊的投資機會。
總體目標明確:2035年,進入世界前列
《規劃》明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數字中國建設體系化布局更加科學完備,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數字化發展更加協調充分,有力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規劃》首創“2522”整體框架,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具體來看,一是要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聚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及數據要素”兩大模塊,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二是要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打造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三是要強化關鍵能力,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
作為干部考核評價的參考保障《規劃》落地
《規劃》強調,開展數字中國發展監測評估,將數字中國建設工作情況作為對有關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參考。此外,保障資金投入,創新資金扶持方式,鼓勵引導資本規范參與數字中國建設,構建社會資本有效參與的投融資體系。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強化資源整合和力量協同,形成工作合力,為數字中國建設保駕護航。
“我們認為,將數字經濟建設與黨政領導干部考核掛鉤,同時保障資金投入,很大程度保障了《規劃》落地。”開源證券研究員陳寶健在研報中表示。也有機構稱,發展的保障是重中之重,強化保障措施為發展增添了重要確定性。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劃》的亮點在于將理想主義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提出分階段達成目標,從基層實際出發構建整體框架,在推動政策落地方面進行了細致布局,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對于通信、算力、信創、數字政務等相關企業來說,《規劃》帶來了行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數字基建將成為我國基建的重頭戲,對中國數字經濟整體而言,《規劃》是方向性、綱領性文件,助力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壯大。
機構建議關注數據要素等板塊
按照“2522”整體框架的布局,在投資方向上,開源證券行業研究員陳寶健建議,重點關注基于數字經濟核心驅動下的相關領域,例如云計算、信創、網絡安全、基礎算力、數據要素、人工智能、數字政務、企業服務、醫療IT等行業的機會。
民生證券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呂偉給出投資建議,首先算力基礎設施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最底層基礎,建議重點關注中國電信、浪潮信息、中科曙光、中國長城、寒武紀、景嘉微。其次是信創安全,文件再次強調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同時構筑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建議關注中國軟件、中國長城、太極股份。
此外,呂偉還建議關注網絡可視化,數據要素領域預期差較大的方向,建議重點關注浩瀚深度、中新賽克、美亞柏科、太極股份、恒為科技、迪普科技等。與此同時,最先商業落地的醫保數據要素同樣值得重點關注,如久遠銀海、創業慧康、衛寧健康、東軟集團、嘉和美康。
記者 徐海峰 實習生 王若婷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