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1-2月份主要經濟指標現回升
受基數影響,今年1-2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均出現大幅回升。根據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9年同期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8.1%;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比2019年同期增長3.5%,兩年平均增長1.7%;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19年同期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2%。
制造業推高生產高增長
“1-2月經濟保持良好態勢,供需兩端均有不俗表現,其中工業生產保持強勁,兩年復合增速8.1%,為近年來同期較高水平。”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15日認為,“經濟數據表現良好,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沒有改變,央行貨幣政策首要目標仍然是金融穩定,2021年信貸、社融等實體部門負債端數據將經歷壓降的過程,3月是信用收縮重要觀察期。”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則指出,在超低基數情況下,今年1-2月企業增加值出現高增速是順理成章的,制造業生產的強勁與出口的強勁相互印證,也與2月信貸超預期相印證。全球再通脹通過成本和供需兩條路徑影響我國通脹環境,第一條路徑影響已有所呈現,第二條路徑涉及后續出口走勢,則有不確定性;后續我國物價環境仍整體以溫和通脹為主。
【數據回放】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1%,比2019年1-2月份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8.1%。從環比看,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69%。
【解讀】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從數據表現來看,今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較2019年1-2月份增長了16.9%,兩年平均增長8.1%。相較于2018、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全年6.2%、5.6%的增速,8.1%的平均增速也屬于較高的水平。從環比看,2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3個月出現上升,同樣也驗證工業生產的強勁。
從門類結構來看,制造業生產是工業生產強勁的主因。制造業生產的強勁與出口的強勁相互印證,也與2月信貸超預期相印證。展望后續,目前上游生產、水電生產和供應生產增速向整體經濟增速靠攏,“出口訂單——出口——制造業生產——工業生產”這一線索可能是研判后續工業生產走勢的主要邏輯。
基建投資仍然偏弱
【數據回放】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4.5萬億元,同比增長35.0%,比2019年1-2月份增長3.5%,兩年平均增速為1.7%。另外,2月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速為2.43%,比1月的2.51%有所降低。
【解讀】張旭:較于2018、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全年5.9%、5.4%的增速,以及2018、2019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的7.9%、6.1%,1.7%的平均增速并不高。從分項來看,三大項增速排序為地產、制造業、基建。基建投資方面,1-2月同比增長36.6%,比全體FAI增速高1.6個百分點。由于1-2月地方政府財政資金尤其是專項債資金充裕,但基建增速在三大項中增速最低,不及市場預期,項目儲備不足的問題或仍然影響基建投資的提升。
展望后續,固定資產投資目前仍處于修復過程中,地產投資在嚴監管背景下,全年大概率難有較好表現;基建投資優質項目儲備不足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而制造業投資在整個固定資產投資中占比較高,且是經濟修復的內生動力,因此制造業修復速度很大程度上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而這則與出口的走勢相關。
消費處于恢復過程中
【數據回放】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7萬億元,同比增長33.8%,比2019年1-2月份增長6.4%,兩年平均增速為3.2%。從環比來看,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月增長0.56%。
【解讀】張旭:相較于2018年、2019年的9.7%、8.2%,社消兩年平均增速明顯偏低,印證目前消費仍處于修復過程中。另外,目前社消的環比增速并不高,且相比2020年下半年有所下降,結合目前居民收入同樣處于修復過程中,預示后續消費可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從消費結構上來看,測算了兩年平均增速,主要消費品種,糧油、食品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汽車類,石油及制品類,通訊器材類,家具類增速分別為4.5%、21.4%、35.0%、10.6%、22.9%、25.3%,必選消費恢復情況一般,而汽車類、家具類和通訊器材類消費品恢復情況較好。
記者 劉揚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