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不追高不扎堆是操作宗旨
過去兩周的行情其實只有一個主題,就是 “中國科技重估”。不過,資金結構仍是短線資金為主,每天融資盤的不斷增加,總讓人有種心慌慌的感覺。不追高不扎堆依然是我們作為價值投資者的操作宗旨。
本周是蛇年的第二個交易周,相比A股亦步亦趨的走勢,港股恒生指數已經從一萬八來到了兩萬二,恒生科技指數更是創出10月8日以來的高點,如果節前布局科技股,那節后的這個紅包是相當豐厚的。
過去兩周的行情其實只有一個主題,就是“中國科技重估”,DeepSeek讓全球對中國資產進行重估,中國制造不再是低成本的代名詞,而成為高技術的代名詞,全球資金必然會重新審視在過去幾年對于我們資產的過分低配,回歸正常。
與此同時,A股AI相關板塊也接連上演爆炒行情,大量題材熱點紛紛上演漲停潮,成交額也逐步回升至近兩萬億元。不過,如果仔細觀察本輪科技重估行情的增量資金,會發現主要結構仍是以短線資金為主,港股以對沖基金回補為主,這些資金大部分在九月大買之后、十一月又大賣,是典型的短線客;A股本輪增量資金似乎主要是兩融資金,每天融資盤的不斷增加,總讓人有種心慌慌的感覺。
對于本輪科技的重估,無論是在邏輯上,還是在估值上,都是水到渠成,但行至當下,便宜貨已經基本消失,再入場的都是各種情緒推動的后手資金,而投資永遠是少數人的盈利游戲。
時隔兩周,身邊投資者朋友對于科技股的重視度明顯提高,問詢科技板塊的客戶也不勝枚舉,相比年前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這就是資本市場。此時我們對于蛇年的A股依然充滿信心,但不追高不扎堆依然是我們作為價值投資者的操作宗旨。我們要做少數人,做個盈利的孤獨的前行者。
(作者為愛建證券首席投顧)
編輯:newshoo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