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市場情緒掩蓋了理性
本周市場繼續探底,上證指數輕松跌破2900點。本周央行連續降息,政策開始加碼,匯率也有所反彈,感覺一切都該向好的方向運行,但實際市場依然很弱,賣壓持續不斷。
二季度以來,整體市場圍繞高股息和科技題材反復輪動,其余板塊基本全軍覆沒,但令人喪氣的是,在護盤資金每日百億級買入情況下,指數也僅僅是維持橫盤,究竟是誰在不斷賣出,不計成本地賣出?
從近期賣方的相關數據來看,近一個季度主要賣壓在于公募基金的贖回壓力,二季度公募基金贖回達到2600億元,上半年公募基金合計贖回5000多億元,看到這個數據時,感覺實在有些哀傷,原來市場中最期盼上漲的投資者,其實是最大的空方。
基民們一方面希望A股走牛,希望政策給力,希望長線資金入市;一方面在慘淡的收益面前選擇了斬倉離場,間接成為了市場最大的空頭,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也砸了整個市場。A股有2億股民,還有6億基民,他們都是市場的中堅力量,也是最容易受傷的群體。
2020年至2021年,A股新增權益基金總量近10萬億元,接近前二十年基金規模總額,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數據,但背后也蘊含著巨大的風險,同樣的情形在2008年、2015年都發生過,只是那時候規模相對較小。此時大量基民在離場,原因與以前一樣:三年了,平均虧損近25%,不想玩了,沒有信心了,此時情緒掩蓋了理性。
還記得三年前,芯片、半導體、新能源ETF熱銷,基金收益率年化60%,大家搖號認購的場景,爆款、明星基金經理被市場不斷追捧,時至今日,基金無人問津,二季度基金銷售僅僅200億元——當年一天銷售千億元,現在百日銷售不足兩百億元,這些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有市場的原因、經濟的原因、政策的原因,但還有基民們自身的原因。
投資從來是獨立思考、少數人盈利的“游戲”,只是不知道此時蜂擁退潮的基民們會否在幾年后又再次成為市場熱潮時的搶購者,每一輪牛熊,每一次成敗,背后都是周期的游戲,也都是人性的游戲,希望此時的你能夠更理性、更獨立。
(作者為知名財經人士)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