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科特估”讓人摸不著頭腦
A股市場突然出來個新名詞——“科特估”,一時間讓人摸不著頭腦。A股的科技股說實話看不到顯著的低估,“科特估”只是一個炒作新名詞。
近期科技股成為市場熱點,一方面大基金三期規模超預期,引人遐想;另一方面大洋彼岸科技巨頭趨勢向好,英偉達、蘋果股價屢創新高。與此同時,A股市場突然出來個新名詞——“科特估”,一時間讓人摸不著頭腦。
“科特估”顧名思義,是“中特估”的衍生,問了一些投資朋友,大致意思就是大科技的估值重塑,問起主要投資對象也都模棱兩可。
一年多前,“中特估”由管理層在某次會議上提出,“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主要針對大量中字頭的央企,這些企業體量龐大、估值很低(普遍在10倍市盈率以下,很多還跌破凈資產)、分紅穩定,當時提起的背景正是由于市場公募等機構投資者過于偏愛所謂的科技、小市值概念等股票,而對于成熟穩定的缺乏成長性的中字頭央國企不感興趣,導致它們估值顯著偏低,這才有了“中特估”一說,這些企業對標明顯、特點清晰,在之后的一年有余的時間里逐步跑贏市場。
當下“科特估”究竟指的是哪些科技企業,總不能一網打盡,它們又為何需要估值重塑,科技是未來,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但A股的科技股說實話看不到顯著的低估。
以本周漲幅最好的科創50指數為例,其當下PE(市盈率)估值45倍,歷史分位數49%,看不到低估,更談不上絕對便宜。權重股中芯國際,PE是180倍,同時A股比H股高出150%,這樣的科技成長需要什么重估呢。
“科特估”是一群別有用心之人創造的新名詞,真的很佩服A股那么多年來的“創造力”,在新“國九條”頒布后,在大量退市ST啟動之時,還是熱衷于炒作題材新名詞。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編輯:newshoo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