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很多品種值得長期關注
本周與一些客戶吃飯,席間聊到節前市場,有人唏噓不已,有人心有余悸,成功抄底者大談當時的果敢與膽魄,錯過的則更多是后悔與不甘,還有一聲不響的多是操作失誤爆倉離場了,看著各人的表情與言談,思緒突然回到了2015年。
那是第一次稱得上 “全民杠桿”的一年,融資盤幾萬億元,場外配資盤幾萬億元,身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杠桿比例,似乎當時不借點錢入市就不合時宜了,結果2015年上半年的互聯網瘋狂與年中的千股跌停相映成趣,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杠桿的“毒性”,一種讓大部分投資者上癮并會致死的毒藥,一旦服下代價很高。
但我想說的是,杠桿只是人性的放大器,而資本市場本身就是人性的博弈場,巴菲特說“投資部分是科學,部分是藝術,藝術重于科學”,但股神終身在各種場合教大家的都是科學的部分,如何撿煙蒂,如何看行業,如何保持理性,如何利用人性,因此,我覺得投資中最主要的還是做好科學的部分,至于藝術的部分可遇不可求,順其自然。
本輪調整始于2021年后的經濟回落,終于今年初的流動性危機,估值、盈利、流動性出現了三殺的局面,至節前,估值來到歷史底部,流動性接近枯竭,雖然盈利拐點尚未明確,但確實很多品種是值得長期關注的。此時利用恐慌、大膽下手,其前提背景都很充分,這樣的機會過去有過,未來依然會有。
這不是一個膽大膽小的問題,而是一個投資科學的問題,只要算好概率賠率即可,所以當時我們不需要聽別人的,只需要理性判斷即可,當然在最終選擇時,我們依然需要緊守能力圈,“潮水退去時,首先要能看到誰在裸泳,其次要能大膽地彎腰撿貝殼,找到那些早已心儀的貝殼才是關鍵”。
與客戶的交流席間,大部分人都在談情緒、談市場、談政策、談波動,而其實投資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只是這道題往往出現在了其他科目的試卷上罷了。此時上證指數站上3000點,有人歡呼,有人失落,還是那句話,看緊你的籃子,做好這道數學題即可。找到那些別人恐慌時遺留的 “煙蒂”,狠狠地抽上幾口,如果它還是一根“雪茄煙蒂”,那恭喜你,可以燃得更久一些……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