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滬指大箱體結構已有一年半
過去一年多,專欄文章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匯就是箱體,2022年4月29日那一周,滬指出現2863點的低點以后,整個市場到目前為止仍呈現出箱體的結構。
這個箱體的時間跨度已經有一年半,市場的參與者已經對這個箱體有不耐煩的想法,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市場的流通市值指數(880002)由2022年4月底的5734點到現在6760點左右,而大盤由當時的2863點到現在的3020點左右,很顯然,市場流通市值的增加快于指數的增長。
從通達信流通市值指數的走勢來看,在月線級別上面不敢破下軌,這個下軌大約位于月線的6760點一帶,月收盤價位還從未破位這條趨勢線。所以,就上證綜指而言,能夠維持箱體,其實已經非常不容易。
前期我們說過,這個箱體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容易打破的,也就是說2863—3400點的箱體結構,在整個市場沒有看到真正的牛市會發生之前,是不大會打破這個箱體的底部的。一般說來,只有看到大牛市即將發生,那最后一段下跌當中,才會打破這個箱體。因為,那個時候根本不怕這個市場會崩潰,想的是怎么樣收集更多的籌碼。
中國股市其實在此之前還出現過一個比這個箱體的跨度時間更長的時間周期,2002年2月份開始的1339點的箱體一直到2004年的年底,才完成了這個箱體的下破,該箱體的時間跨度達到兩年零10個月,比當前的這個箱體的時間跨度更為久遠;那時,箱體的時間跨度和下破幅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后,中國股市迎來了最波瀾壯闊的一輪牛市。
歷史會不會重復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個想象,首先著眼于箱體結構的,能夠維持,該炒作個股炒作個股,而一旦市場不幸走出下破箱體的結構,也不用慌張,因為歷史會有重復之美。
股市主要問題是投資端和融資端的矛盾如何調和,歷史上大牛市的發生,基本上是把融資端一關,不再發新股了,然后在投資端放水。 (作者為職業投資者)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