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透過匯金增持現象看投資本質
本周中,匯金公司增持旗下四大行的股票,每家公司約一億多元,數額不大,不過由于匯金特殊的身份,引發市場浮想聯翩。
從政策底到市場底,從印花稅下調到匯金入場增持,市場中的很多投資者對于政策的期盼就如“久旱逢甘霖”般,此次匯金增持讓市場感受到的也更多是政策對于市場的呵護,3000點保衛戰、國家隊入市、平準基金來了,我們總習慣了這樣的“口號市”,似乎一個政策一個動作就能扭轉市場頹勢,但事實上,市場已經不是20年前了。
而對于匯金增持工農中建四大行的股票,市場更喜歡用護盤來解讀,而如果是其他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增持,似乎市場更容易解讀為企業內在價值的被發現,這就是投資者最喜歡的不同解讀,因為四大行從來不是投資者所關注的。
這兩年市場賺錢效應不佳,很多指數都在一路走低,但如果打開四大行的K線圖,你會發現基本都在右上方,農業銀行更是在本周創出了歷史新高。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股價創出歷史新高,本應該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而實際上,如果不是匯金的增持,恐怕99%的投資者都不曾注意到;更令人吃驚的是,農業銀行現在的動態市盈率是4.5倍,這幾乎是上市以來的最低市盈率,股價創出新高,市盈率創出新低,同時去年農行每股的分紅數也創出上市來新高——每股0.2222元。
我打開農行K線圖用前復權計算,看到農行2010年上市以來股價漲幅近十倍,我不知道這復權計算是否正確,但身邊確實有不少上市持有至今的投資者,我咨詢了一下,持有至今基本獲得三四倍的收益都是有的。
這兩年,四大行每年分紅都在5%甚至更多,因此很多持有者基本拿著分紅也不關心股價,因為當下幾乎找不到穩定每年4%以上的理財,而四大行的分紅占利潤比,至今也不過30%,以此推算,應該之后幾年的分紅數也不會降低,甚至還有提高的空間,這就是投資本來的模樣吧。
相比于每年層出不窮的題材、熱點,十年兩三倍的收益似乎讓很多投資者提不起興趣,但財富的差距往往在十年中不經意地發生著變化。
匯金增持四大行,難道僅僅為了護盤、托底?匯金的本意也許只是因為想要投資獲利罷了,賺錢還能給市場好消息,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