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超額存款流向成今年最大看點
本周市場有氣無力,在3300點關前來回,多空分歧主要基于兩點,第一是經濟復蘇的成色,第二是流動性的問題。
前者等待數據的驗證,無論復蘇是強是弱,復蘇是確定的。而對于流動性的問題,其實貨幣與信用的雙寬已經很明顯,但回到股市,似乎除了北上在買入,其他資金都有點捉襟見肘。
而與之對應的,則是近年國內居民存款大幅增加。疫情三年,僅2022年,居民存款就增加了15.6萬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7.4%,超過年趨勢8萬億元,簡單講,就是每年存款都會增加,但按照以往的年份,2022年應該也就增加不超過7萬億元,所以至少有多出8萬億元是居民主動增加的。
很多人看到這個數字,更多理解為疫情導致居民收入下降、開支減少,所以儲蓄變多,這種想法過于簡單,也是不正確的。因為靜態來看,似乎節省會使得存款上升,而實際動態上全社會消費下降必然使得需求不足導致企業收入下降,最終會促使存款總數回落而不是上升。
那么大額的存款與儲蓄上升究竟是什么引起的呢?我們認為大致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財政支持,去年做了大量的財政投放,還包括政策性信貸和普惠金融等,M2的超速增長和疫情導致的收入增長過慢形成乖離,即在增加收入與釋放投資和消費的過程中由于疫情很不通暢,這也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拉動消費。第二是理財產品的大額贖回,因為理財持有的銀行負債并不是居民存款,一旦贖回那么非存款的負債就轉化為居民存款,2022年末銀行理財同比少增約4.1萬億元,其原因當然是居民理財感受和收益在去年出現全面回落,無論是權益基金還是偏債等固收加產品,大部分都出現了負收益,居民在風險厭惡情緒下更愿意把資金轉為活期或定期的低收益儲蓄,以求心安。
一邊是高儲蓄,一邊是資產荒,如何化解是當下的最大難題,因此,未來如何合理疏導居民儲蓄,將超額的幾萬億元引導到哪些領域就至關重要了,可選消費、必選消費、樓市還是股市,將成為今年最大的看點。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