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價值成長切換似已水到渠成
2022年雖然聊得最多的是新能源,但收益最好的卻是舊能源……最終價值全年是明顯跑贏所謂的成長賽道的,而到了2023年開年,這種切換似乎已經水到渠成,歷時三年的成長正在慢慢謝幕。
本周市場一片紅,也算是一掃2022年的陰霾。回顧2022年,真是一言難盡,上半年被封兩個月,下半年輪著等“陽康”,從沒有過的體驗,總算都熬過去了。
2022年資本市場各大指數更是不忍直視,A股表現最好的指數是上證綜指,全年下跌15%,最差的是雙創板數,全年下跌30%左右。這一成績單在看到時很多投資者都直呼難以相信,究其原因,就是似乎在過去很長時間,無論是賣方研究報告,還是媒體分析師,都反復提及的機會在于雙創,新能源、新科技、半導體、芯片,似乎一直是市場的熱點、主流,但最終的數據不會騙人,事實證明,2022年這些行業雖然彈性很大,但收益很差,人多的地方去不得啊。
2022年雖然聊得最多的是新能源,但收益最好的卻是舊能源,煤炭、石油乃至天然氣、黃金全年收益都名列前茅,市場一整年一直在價值與成長間反復角力,切換也多次被提及,雖然很多投資者不愿意相信,但冰冷的數據證明,最終價值、特別是高股息的價值品種,全年是明顯跑贏所謂的成長賽道的,而到了2023年開年,這種切換似乎已經水到渠成,歷時三年的成長正在慢慢謝幕。
這就是資本市場永恒的話題,周期、輪動,人多的地方總是虧損累累,從極致走向收斂,再到下一個風格的形成,投資就是這樣,回頭看似乎清晰可見,但身處當時卻總是茫然不知所措,人心的浮動總是難免,知易而行難。
展望2023年,復蘇已成確定主線,只是復蘇的力度將決定市場的高度,在猶豫徘徊中市場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編輯:newshoo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