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地量背后有危也有機
每每有一些白馬跳水,仔細觀察發現,跳水的白馬主要集中在半導體和醫藥行業中……地量意味著人氣的低迷,危在其中;地量也意味著趕底進行時,機在危后,讓我們保持耐心吧。
本周全市場都在關注美聯儲的加息,鷹派的言論與美聯儲抗通脹的決心把全球資本市場嚇得不輕,各家賣方都紛紛預測明年美國乃至全球經濟衰退的時間和幅度,滯脹與蕭條終于撲面而來。
A股則連續出現低量,一時間對于地量與地價(底部)的探討甚囂塵上。誠然,一個月前A股整體成交尚能維持在萬億元左右,而當下兩市成交已經接近6000億元,究竟發生了什么,萎縮的成交背后預示著什么,值得我們探討。
縮量意味著整體市場活躍性的下降,之前我們提到公募對電新行業的交易極度擁擠,圍城效應越發明顯,持有新能源的公募不愿意調倉或當下的成交也不支持他們調倉,而“城外”的資金面對高估值和復雜的宏觀經濟也不愿意買入新能源賽道,此時兩軍對峙,使得市場形如雞肋,再疊加長假等因素,市場的交投欲望明顯降低,縮量在所難免。
但當下市場在縮量弱勢震蕩的同時,每每有一些白馬跳水,仔細觀察發現,跳水的白馬主要集中在半導體和醫藥行業中,這些行業有兩個特點,第一也算半個成長行業,半導體、CRO等也都是曾經的成長賽道;第二也算基金的相對重倉股,雖然不如風光電儲那么集中,但也是部分明星公募的心頭好,而此時這些品種的輪動大跌,似乎給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流動性的不足正在基金蔓延,從持倉相對集中的醫藥、半導體開始下跌,似乎看到了公募持倉松散的前兆。進一步探討,或許當下的縮量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也是加速趕底的先兆。
6000億元的成交也許是相對地量,是否絕對地量還不能判斷,絕對值往往是事后才知,而當下我們期盼更多的是一次酣暢淋漓的放量,哪怕是放量大跌,宣泄的情緒與恐慌帶來的資產價格的打折或許能引發底部的促成和更好的交易機會。
地量意味著人氣的低迷,危在其中;地量也意味著趕底進行時,機在危后,讓我們保持耐心吧。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編輯:newshoo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