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市場或迎來第二個反擊時機
本周市場成長指數在連續加速下跌后出現了單日5%以上的大陽線,市場情緒似乎欣喜不已,很多來電詢問雙創是否已經見底,我的回答是“跌得確實不少,但反轉為時尚早,局部或有錯殺,但整體的下跌合情合理。”
本輪成長股下跌有幾大因素,首先是高估值,很多新能源企業的估值之高類似2015年的互聯網+,泡沫明顯。然而,美聯儲即將連續加息猶如給高估值泡沫敲響喪鐘,全球高估值一片跌聲,此時讓我想起一句名言“泡沫破滅總有各種原因,但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泡沫本身”。
與此同時,國內疫情的反復,與海外各國的全面放開形成強烈反差,使得大量去年受益的出口企業在今年面臨挑戰,訂單、原材料、供應鏈都受到制約,作為全球制造業一環的中國制造,今年必然增速回落,估值與邏輯面臨戴維斯雙殺,時至二季度,加息與疫情仍在發酵,似乎看不到行業或板塊短期的反轉機會。
再來看看成長股的局部機會,畢竟在過去三個月很多成長股腰斬甚至跌去了70%,創業板指數已經跌了40%,反彈總會有的。從一季報的業績來看,成長賽道中三類企業似乎還不錯,第一是上游,海內外各種因素使得上游資源企業的盈利依然可觀,在美聯儲加息走向質變之前,或許還能維持高通脹,上游成為了機構扎堆的方向,反彈可期;第二是新型電子消費,手機銷量下來了,VR銷量上去了,從歌爾的一季報來看,VR產銷兩旺,相關產業鏈或許可期;第三是光伏一體化的部分企業,在新能源車、芯片半導體和光伏三者來看,從估值、確定性來綜合考量,似乎光伏一季報整體更好一些,部分一體化、大硅片企業可關注。
不過,再怎么說,在經濟復蘇之前,穩增長仍是主流,這點很難改變,5月市場或許將迎來第二個不錯的反擊時機,穩增長領頭、成長股局部唱戲,這一格局很難改變。對于很多深套在高估值、偽成長里的投資者而言,此時除了躺平之外,更應該反思當時追逐泡沫后的刺痛。
牛市里一年幾倍收益的比比皆是,而五年一倍收益的卻鳳毛麟角,投資從來不是智商的博弈,而是理性的比拼。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