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多事之春投資更需黃金眼
本周對于身處上海的人來說,恐怕股市已經無暇顧及,而作為國內的金融大都市,基金經理、資本大佬、賣方分析師、資本眾星云集的上海此刻所有人都在為了疫情奔波,這樣的情緒難免會影響到A股市場。
清明期間的上海,氣候宜人、春光明媚,不過此時全城封閉、集體抗疫,2022年的春天或許會讓上海人記住一輩子。
大洋彼岸,美國鷹派再起,說年內要加息300個基點,一時間對于匯率倒掛、資本流動、美債收益、股市波動、估值回歸,恐慌情緒再度蔓延,歐美股市波動加大。對于美國加息,我們認為短期的影響已經反映,中期的影響要到下半年了,影響更大的在于那些高估值企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來如此。
國內經濟依然是穩增長當先,貨幣、信貸、財政如何發力,全市場都嗷嗷待哺,資本在猶豫中選擇了預期而非當下,因此一些困境行業出現上漲,此時如何看待?
困境反轉是所有企業投資類型中最難的,也是最刺激的,困境行業總是負面消息不斷、盈利下滑、被資本拋棄,而由于大部分人的不待見,因此困境行業也總是相對便宜、甚至遠遠破凈,此時資本的博弈就在于長期反轉的預期能否實現。政策、利潤、負債、盈利模式,一旦反轉形成,自然是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其中艱辛程度遠非那些消費、成長賽道可比。
遠的如當年段永平在幾毛錢美金大量買入網易、巴菲特在2006年2港元左右買中石油,近的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的星號伊利牛奶、2013年塑化劑事件后的茅臺酒業,之后都一飛沖天,讓持股人賺取十倍收益。
當然,也還有很多困境行業從此一蹶不振,淪為困境沒有反轉的破產企業,如當年的柯達膠卷、諾基亞手機,皆是如此。
此時市場開始不斷尋找困境行業的機會,如地產、豬肉、醫藥、互聯網,主要的原因還是便宜與政策預期,當然隨著股價的上漲,對于行業困境能否反轉的分歧也不斷加大,此時沒有人能斷言,只能細心觀察,深謀遠慮,這就是投資的魅力,2022年多事之春,投資更需黃金眼。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