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空頭將有第一波襲擊
每一輪熊市或階段性大跌末期,都會有高層與相關公司掌門人出來喊話力挺,如2015年時的股災、2018年時的慢慢熊途都是如此。而本輪大盤雖然相對跌幅沒有前兩次那樣凌厲,但眾多個股跌起來是沒完沒了,特別是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從高位暴跌70%的為數不少,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下,這樣的跌幅便很不正常了,高層出來表態力挺則十分有必要。
之前對大盤跌幅不深的預判,就是基于三大金融與大央企的絕對低估值,不過從去年12月份的3708點高點跌到周二最低點3023點來看,700點的跌幅還是有點大。這是由海外中概股暴跌所引發的極端情緒的宣泄,在高層力挺后,大藍籌將會迎來估值的重新修復,這也為我們提供了結構性機會,市場最恐慌的時候已過去了。
不過,雖然低估值大藍籌有望迎來修復行情,從而帶領大盤走出近期殺跌的泥潭,但任何反彈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且持續大漲走勢往往都不持久。在連續三日大漲后,短期多方推動的力量差不多了,這從昨日滬指大漲中量能卻是萎縮的就可看出,因此在大盤補了周四的上影線后,下周空頭將會有第一波襲擊,短線方面千萬不要一看上漲就太沖動。
其實最理想的反彈方式就是快跌慢漲,這樣不僅持久,而且所有板塊個股都會不同程度受益。而短線連續急漲,往往是在熊市或大跌市后。近期大盤連續三日飆漲,就是在一輪大跌后,短線獲利盤已巨大,下周初將面臨著獲利回吐的壓力。當然從中長線看,政策底出來后,往后就算還有調整殺跌,也會是構建市場底而已,也即是說,之前那種恐慌的走勢中期已不會再出現。當然市場量能不能有效放大,那結構性行情還是主基調,這其中,藍籌與題材、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之間,均會出現蹺蹺板效應,選擇哪類品種就要看自己的風險偏好了。
總的來看,本周可謂是非常刺激的一周,先是周一周二的暴跌,然后就是多方連續三日的絕地反擊,大幅收復失地,這樣的上躥下跳是很極端的,只有身處市場才會明白其中的兇險與絕望,而倉位重的投資者一般都會受不了。建議無論什么行情,我們都不應該太貪,必須把風控放在第一位,在資本市場中,活得久才是最重要的。
臥龍軒(投資者)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