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灝:結構性行情仍有望出現
周三,受外圍市場影響兩市股指展開調整,滬指低開震蕩回升,創業板指低開后弱勢震蕩。總體看,兩市個股漲多跌少,市場成交繼續萎縮。盤面有幾點現象值得關注:
一、中俄貿易概念股暴漲。以天順股份、錦州港為代表的中俄貿易概念股整體上漲,天順股份強勢4連板,帶動板塊多只個股漲停,形成了較好的板塊聯動及賺錢效應。
二、油氣板塊大幅拉升。以通源石油為代表的油氣板塊大幅拉升,多只個股漲幅超過5%
三、妖股板塊劇烈分化。準油股份強勢5連板,而同時以佳力圖為代表的前期妖股大幅調整,妖股板塊劇烈分化。
四、鋰電池板塊再度調整。寧德時代大跌4.17%,帶動鋰電池板塊下跌1.33%
五、兩市成交量再度萎縮。兩市成交量8978億元,再度跌破9000億元,說明觀望情緒逐漸升溫。
消息面上,一方面,俄烏沖突帶來的不確定性仍是近期干擾市場和牽絆市場的核心因素。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繼續升級,歐股大幅下跌,美股次之,外圍市場的波動仍將加劇。同時鑒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通脹、增長和消費者的影響,間接風險更為巨大,影響深遠。
但另一方面,國內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的積極因素逐步匯聚,市場信心的重塑已在路上。首先,經濟數據向好。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穩定在50%以上,顯示市場需求整體回升,經濟保持穩定運行。其次,穩定增長政策將持續加碼并進入集中發力期。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5日召開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穩定經濟大盤。近段時間以來,發改委、交通部、住建部紛紛發布了各自領域的投資重點或重大項目清單。3月全國“兩會”預計將更加強化穩增長政策預期。第三,國際沖突事件對市場實際影響有限。2000年以來,較為典型的8次國際局部沖突期間,滬深300指數平均下跌了1.9%,但是漲跌幅中位數為上漲了2.9%。同時歷史還告訴我們,金融市場對重大地緣政治事件的反應通常是短暫的。雖然市場可能需要數天乃至數周筑底,但市場通常能在3到6個月內完全收復此前失地。第四,人民幣資產再度成為“避風港”。3月1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升破6.31,續創2018年4月以來新高。
綜上,在俄烏危機、美國加息等擾動因素的影響下,市場持續走出震蕩調整的行情,雖然有東數西算、中俄貿易等主題熱點反復活躍,但只能維持局部人氣,無法有效帶動市場人氣,不過隨著“兩會”召開,穩增長措施逐步落地,一旦外圍擾動因素有所緩解,或隨著時間延續風險資產逐漸脫敏,景氣度高的行業結構性行情仍有望出現。此外,隨著3月美聯儲利率決議落地,4月市場也有望迎來風險偏好的階段修復。目前市場尚處于反復磨底期,雖不宜沖動追高,但中長期看恰是戰略布局階段。
(作者為中天證券經紀部業務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