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市場無所適從 切換一波三折
本周市場弱勢震蕩為主,感覺資金在經歷了開年后的小切換后開始無所適從,高低估值的個股大約都有了20%左右的漲跌,此時性價比與確定性進入一個新博弈區,人心開始重新浮動。
對于切換,我們是比較堅定的,但這不意味著切換道路會那么容易,在經歷了兩年多的成長賽道單邊上行后,對于成長的偏愛很多資金是顯而易見的,此時高估值的退潮雖然看似容易,但對于新方向的確立卻沒那么簡單,切換背后是人心的轉變,而人心的轉變是需要理由的。
近期經濟數據與年報預告密集披露,一些低估值板塊在基本面上是有著值得看的地方的,政策扶持、專項債放松、單月增速略好于預期,但伴隨著股價的回升,此時對于未來價值股空間的分歧開始出現,特別是當成長賽道很多企業下跌了30%甚至更多以后,感覺市場短期有些無所適從,既不愿意追高低估值,也不愿意繼續殺跌高成長,此時震蕩也就隨之產生。
人心的變化需要時間,關鍵是時間的發酵中發生了什么,我們大概可以預計在未來半年面臨著穩增長政策的逐步發力,新老基建的不斷投入,一季度后的美聯儲加息,以及經濟數據的小幅回升,綜合這些宏觀變化,我們感覺價值在2022年跑贏成長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資金從猶豫分歧到逐步統一會有個緩慢的過程,前段時間看到一些機構紀要,主要是說高低估值板塊未來的成長確定性,其中提到低估值板塊未來五年最多一倍的利潤提升空間、而目前依然能找到很多成長股在未來兩三年有翻番的,這無疑反映了他們對成長股的偏愛,但整段紀要中偏偏沒有估值,五年一倍增長的價值股目前都在10倍PE之下,而三年翻番的成長股很多在50倍PE之上,究竟哪個更有性價比?
投資是概率與賠率的綜合比較,如果概率相同,那么選擇賠率更高的,此時成長股的賠率明顯不劃算,隨著下半年流動性的緊縮,恐怕更不利于成長股,此時價值股的性價比正在浮現,只是人心的變化還沒有那么快。
這就是市場,震蕩中等待新變化……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