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全面注冊制是一次重大飛躍
近期最引人矚目的是每年底的重要工作會議,此次會議時隔多年后再度將“穩經濟”提上首位,讓人感覺有點回到了2015年,也預示著明年整體市場的風格將更為均衡。而同時,全面注冊制也被提上日程,IPO制度幾十年來多次變革,即將迎來全面注冊制,這是一次重大的飛躍,也是一種進步。
與此同時,近期多個IPO新股破發卻成為市場話題。新股破發本身不是壞事,這是市場化的一種表現,但市值配售下的新股破發卻讓人有種骨鯁在喉的感覺。
A股市值配售以往是在審核制下實行,審核制意味著IPO公司有監管的背書,公司質地、發行價格都有“保證”,新股發行實際上成為了一種福利,因此打新成為一種無風險的收益來源,市值配售也就成為了散戶的福音,感覺上有點像30年前的包分配,父母工作承襲制度,雖然不利于社會發展,但對當事人總也算是良苦用心吧。
但隨著注冊制的實行,新股不再稀缺,發行從質地到定價都需要市場化,此時監管退到幕后,中介全面前置,此時買方應直接與賣方對話,而作為最重要的散戶買方卻依然以“包分配”的心態在進行認購,對發行企業市盈率不管多貴、發行價格不管多高、發行質地不管多爛,一律照單全收,此時的福利成為禍地也就在所難免。
既然是注冊制,那就是市場化,哪有一個市場賣方注冊制、買方包分配的,畸形的制度必然造就畸形的投資者,最后成為畸形的市場。
市值配售作為一種過渡政策早就應該退出歷史舞臺,看似散戶打新的機會少了,實則是負責任的人多了,機構與大戶拿著真金白銀與中介機構進行定價博弈,這本身有風險,更是對IPO企業全方位的一次博弈,而這些是市場未來發展的根本。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編輯:newshoo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