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峰:震蕩行情中或仍以結構輪動為主
本周市場未能延續前一周的反彈走勢,非銀、地產等大金融權重板塊拖累滬指走低,新能源、醫療服務、電子等成長板塊顯著回調使得創業板遭遇較大壓制,市場整體賺錢效應較差。北向資金本周為先進后出態勢,總體為凈流入,南向資金本周為凈流出。
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參半,紡織服裝、醫藥、食品飲料板塊漲幅居前,社零數據邊際好轉顯示消費復蘇,刺激消費類板塊繼續修復,非銀、地產及汽車板塊跌幅居前。主題投資方面,軍工、元宇宙、鋰資源等板塊相對活躍,但持續性不強。市場走勢方面,滬指持續受到20日線的壓制,但3500點處支撐較為強勁,短期或需要震蕩企穩后再度修復,創業板指短期均線向下粘合,或也需休整后再行反彈。
此前在經濟下行壓力成為共識和通脹擔憂明顯緩解后,市場情緒一度修復,但基本面及政策方面缺乏強刺激,以及板塊之間青黃不接,使得市場表現轉為疲弱,海外市場受益寬松流動性仍保持上行動能。
后市來看,當前政策及經濟環境均處于相對復雜的階段,疫情的散發情況邊際好轉,但居民相關出行和消費活動一定程度上依然受限,10月經濟數據表明經濟活動已顯露出企穩跡象,生產及需求端均有所復蘇,不過地產投資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市場對地產相關的政策以及實際的恢復情況預期依然比較混沌,疊加信用風險事件依然頻繁,投資者風險偏好未能全面修復。海外市場波動最近持續收斂,對A股市場而言,或暫時不構成威脅。
從市場的結構特征來看,資金風格輪動較快,偏短資金主導了當前的市場行為,高估值高景氣板塊階段性回調后有企穩反彈跡象,但要回到之前的高度面臨較大的阻力,估值回到相對合理位置的消費板塊則缺乏一定的持續性,更加分化的板塊內部行情也是造成市場始終呈現震蕩偏弱格局的主要原因。短期市場分歧較大,且臨近年末業績考核階段,機構的博弈操作會更多,市場的波動或難以明顯收窄,在政策形勢更為明朗之前,震蕩行情中或仍以結構輪動為主。
(作者為南京證券策略研究員)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