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新股破發恐怕是由量變到質變
本周市場最引人關注的不是三季報的不如人意,也非市場的跌跌不休,而是一批新股的開盤破發。印象中,上次新股大批量破發還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還沒有注冊制,好像也不是市值配售。
此次新股破發,很多人說是由于9月詢價機制的變化,簡單說就是放開了詢價,機構報價高了,所以二級市場不買賬破發了。如果僅僅是這樣,那是好事,說明市場成熟了。
記得很久以前A股也有過市值配售打新,那時候還是審核制,之后改了,但2016年后重啟的市值配售很明顯是為了給注冊制開道,所有人都知道注冊制意味著大量IPO的到來,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助力,大量中小型企業以及一批科創企業需要在資本市場融資,此時注冊制符合國情,也是與國際接軌。
但很多事,最怕的就是只學一頭,退市機制我們不可謂不嚴,但每年退市企業依然與發達市場不能比,人家少的每年退市2%、多的每年退市7%,我們一年恐怕1%都很難,但上市數量、融資規模年年排名世界前列。
說回市值配售,當年提出時,市場是以利好待之,原因有二,其一,市值配售使得很多人為了打新而不得不買入股票,因此對二級市場好像是好事;其二,市值配售會讓一批資金長期沉淀在二級市場持股穩定,甚至好像有利于所謂的長期價值投資。這兩種原因看似都是對的,但有一個錯誤的前提,那就是新股必須不敗。
而假設的這個前提偏偏是錯誤的,新股絕不可能不敗,新股不敗的市場一定是個妖怪市場,是個扭曲了的問題市場。
那再說說市值配售的惡劣之處吧,在這個游戲規則下,新股申購根本沒有什么好壞之分,只有中簽率的高低。簡單講,賣給二級市場的哪怕是一堆垃圾,也會被欣然笑納,買方自動變成了瞎子,那賣方自然想盡辦法欺騙買方,久而久之,市場難免將成垃圾場。
即使監管執法再嚴,在這種制度下,買方無腦,要靠賣方守節幾乎無異于癡人說夢,更可怕的是,我們的新股上市比例極低,很容易形成新股炒作,導致看似新股不敗,但隨著上市后三年大量解禁,股價逐級走低,必然拖累市場,這也是A股為何十年如一日的在3000點艱難徘徊的原因吧。
本周新股破發,看似是短期詢價機制調節所致,但實質恐怕是由量變到質變。資本市場的主要功能歷來是集融資、資源配置、理財于一身,如果說設立之初重融資而輕理財情有可原,那時至今日,過分為了融資而設定的很多游戲規則恐怕真的應該改一改了。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