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萬物皆周期 期待政策發力
國慶長假后,市場進入四季度的交易,從本周來看,無論是市場活躍度,還是賺錢效應,都明顯下降,與此同時,三季報也拉開帷幕。
粗看了一些三季報的預告,無論是前期強勢的新能源,還是資源品,三季報都整體低于預期,大部分都是同比增長、環比回落,看來三季度的限電限產對中上游行業的影響已經開始體現在了業績上,當然與此對應的就是股價的跳水,短短半個月,很多周期資源股的跌幅高達40%,身邊很多投資者朋友都直呼看不懂。其實,一切都是因為周期的緣故。
投資界有句名言,“萬物皆周期”,這句話往小了說,是對經濟、行業周期的一種概述,往大了說,是對人性、世界萬物的一種哲學信仰。在投資市場篤信周期極為重要,從來沒有一個股票能永遠漲到天上去,也不會有恐慌與貪婪長期主導投資情緒,沒有永遠好的、也沒有永遠差的行業,沒有永不倒的企業,也沒有只跌不漲的股票,這就是周期。
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真茅臺,還是各種所謂的“油鹽醬醋茅”、抑或是“牙茅、眼茅、豬茅”,萬物皆有周期。中遠海控上周的三季報預告凈利潤近300億元,一份無比美好的業績,但在一年多近十倍的漲幅面前,股價表現黯然失色;與此同時,“豬茅”終于在三季度交出了一份或將虧損近十億元的季報,記得去年此時面對豬周期的盡頭,市場依然在給予它極高的憧憬,很多人認為“豬茅”可以跨越周期、可以以量補價,但到頭來除了投資的損失以外幾乎一無所獲。而豬周期依然我行我素地走著。
做投資25年,經常有朋友問我,投資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總會說是“安全邊際”,謹慎面對每一次投資,把不足之處多考慮一些,在市場中沒有常勝將軍,但盡量不后退,或面對不確定時比別人輸得更少,“盡量永遠不要虧錢”,這是巴菲特投資的第一原則,也是我的座右銘。
此時實體經濟類滯脹,更面臨衰退威脅,我們期待政策做出逆周期的調控,在一片悲觀聲中,期待四季度在高低切換后形成新的結構性機會,讓我們一起翹首以待。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