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四季度或有三個發力方向
本周,市場逐步調整,有人說是“雙節”臨近,資金兌現欲望加大,調整在所難免。但其實從六七月起,市場主要機會都集中在上游,無論是新能源的鋰硅,或是傳統能源的“煤飛色舞”,市場的結構行情異常集中,而與此同時,對應的消費股卻一蹶不振,很多去年的各色茅等都紛紛下跌,腰斬的不在少數。
從六月以來的國內經濟數據來看,CPI一直在低位,而對應的PPI數據一直在9左右,上游大宗原材料不斷高漲,直接致使下游消費提不起來。甚至從中報來看,吞噬下游消費品利潤的跡象不在少數,短期來看,“滯脹”似乎已經若隱若現。雖然二季度新能源需求比較旺盛,但隨著上游價格的不斷上漲,四季度恐怕難以為繼。
在如此環境下,我們預期,四季度貨幣及財政政策將由原先適中的政策向進一步寬松的政策轉向,此時有幾個發力方向可以觀察。第一是最快的傳統基建,秋季適逢基建旺季,疊加專項債加速,基建必然數據回升;其次是“新基建”,去年該板塊曾輝煌過一段時間,之后逐步無人提及,最近高層再度提到要著力發展新基建,四季度做新觀察;最后,或有地產,過去多年,地產雖然不常用,但關鍵時候管用。
從八月數據來看,地產數據的回落對整體貸款、乃至上下游產業鏈影響頗大,同時疊加“某大”近期的債務事件,引發市場擔憂。
地產從去年五道紅線后,行業進入供給側改革加速期,過去盲目擴張的、長短期債務錯配的、在主營外瞎折騰的目前都岌岌可危,但整體危機仍然處于可控范圍。有此判斷主要是由于這些危機企業無論是 “某大”還是“某幸福”,縱觀其財務數據,雖然債務危機不小,但存貨及合同負債整體依然能基本覆蓋債務,也就是說最壞就是“賣地給同行”、“用房子抵債務”,地產企業不同于其他如樂視網、雙康之流,地產的資產除了債務外主要是地和房,這兩樣東西目前依然很值錢,雖然周轉有問題,但最終形成巨大危機并真正影響債權人的可能性很小。甚至不排除,很多債務良性、手握大把現金的同行等著低價并購才好,這也是此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吧。
“滯脹起、寬松現,重投資、扶消費”,四季度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