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市場風格難定 靜觀其變更優
邊風煒 專欄
本周市場討論最多的,無非是熱點的切換。在經歷了指數快速回落后,市場對于未來熱點的形成出現分歧,而盤面多點開花,成長價值輪動似乎意味著短期風格難定,我們把近期稱為“混沌期”。感覺當下市場處于混沌未開,靜觀其變更有效率。
本周見了一位之前在香港做私募的朋友,一別十余年,聊起當下市場感慨甚多。比較有趣的話題是對于當下估值與財經節目的,記得朋友問的最多的是“財經節目對投資者的作用”,作為一個上了財經節目20年的人來說,對于節目本身的感觸很深。
在我眼里,財經節目大約有三大功能,其一,信息資訊的傳遞。市場是信息的交匯點,4000余家公司,全球不間斷交易,信息就是財富,因此財經節目就是盡快地傳遞信息,讓投資者在信息面前相對公平;其二,投資者教育。投資是一門專業活,需要長期的專業訓練和理念灌輸,個人基本都是門外漢,在一些基本的理財觀念、投資方法上需要有常識,這些需要媒體與分析師共同完成;最后是主觀咨詢。對于信息、企業、市場做主觀的判斷,供投資者參考。上述三點大約是我眼中財經節目的主要作用,其作用的主次也依次分布。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作為財經節目本身為了收視也好、精彩程度也罷,更多把時間定格在對市場的分析。作為日播節目,對當下熱點分析,在所難免,但其對投資者的客觀作用確實很難說有所遞增,作為參與者,只能徒呼奈何。按我那朋友的說法,“每天對于熱點的追蹤最終就是把觀眾變為追漲殺跌的‘韭菜’吧。”
與朋友聊的第二個話題是關于投資與估值的,如果兩家市值相同的企業,一家公司每年賺一百萬元持續五年,另一家今年賺10萬元、明年20萬元、第三年30萬元、第四年40萬元,第五年50萬元,在這五年中同樣市值的情況下,應該投資哪家企業,估值應該給多少合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恐怕不用懷疑,選擇前者收益更高,但在股市中,后者估值一定更高,但是否意味著遠高于前者,則很難判斷。
感覺當下市場處于混沌未開,靜觀其變更有效率。今天的話題由一朋友起頭,沒有定論,沒有對錯,也供所有投資者在空余時思考。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