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宇:白馬股已進入技術熊市
徐曉宇 專欄
7月23日明顯進入了3731點以來調整浪的C-3波段,并且在破位下跌以及下跌抵抗中成交量沒有出現顯著的萎縮,從技術面看,下探可能仍然有空間。從市場層面看,昔日長期走牛的藍籌白馬股已經毫無疑問地進入了技術性熊市,存量博弈的市場只能是機會越來越少。
近兩周股市先盤后跌,由于疫情有所擴散,以及一些政策的調整,旅游、酒店餐飲、客運、教育培訓等行業慘遭打擊,電氣設備、化工、芯片、汽車、稀土、機械、通信、鋼鐵、礦物制品等行業強于大盤,但也僅僅是強于大盤,如果深幅下跌的行業板塊不能盡快的止跌企穩反彈,就不能排除強勢股補跌的可能性。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筆者仍然建議不宜留守山頭。
從基本面看,前兩個季度與去年同期的低谷相比當然是高增長的,但是二季度的增長率較一季度已經明顯地下降了,筆者認為,三、四季度的增長率應該是繼續下降的。
從技術面看,7月23日明顯進入了3731點以來調整浪的C-3波段,并且在破位下跌以及下跌抵抗中成交量沒有出現顯著的萎縮,從技術面看,下探可能仍然有空間。
從市場層面看,昔日長期走牛的藍籌白馬股已經毫無疑問地進入了技術性熊市。例如:銀行、證券、保險、釀酒、食品、家電、房地產、農林牧漁、商業連鎖等等,由于這些股票通常市值較大,在指數中的權重較大,只有它們企穩反彈,指數才能有較好的機會,否則僅靠少數硬科技題材股的炒作,很難產生整體性的盈利示范效應以吸引場外資金,存量博弈的市場只能是機會越來越少。
綜上所述,近期基金發行的數量很多,但是媒體對于新發行基金規模的報道很少,由此可以猜測新基金的認購熱情有限,存量資金博弈時期認購不能吸引足夠多的增量資金加盟,即便是以各種方式拉抬指數,也難以制造出趨勢性行情,市場的機會主要還是在資金短線關注的個股當中。由于選股難度較大,很多投資者選擇了ETF指數基金,機構也是投其所好,近期發行了大量的ETF,但是新近公布的一些數據表明,按照常規,新發行的ETF應盡快完成建倉,但實際上新發行的ETF建倉的比例很小,存疑頗多。
操作方面,尋找結構性機會以及交易性機會為主,對于政策支持的行業可以大膽一些,對于經過多年的價值發現技術面明顯大級別見頂后的傳統績優股應戰略上遠離,戰術上關注其超跌反彈的機會。
(作者為中金財富證券高級投資顧問)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