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風煒:價值投資是否過時
本周,市場在降準后出現寬幅震蕩,強弱勢板塊皆出現明顯放量,對于所謂的高低切換,市場再度形成爭論。過去兩年,由于經濟轉型和公募基金的規模擴張,市場對于好賽道的追捧不斷深化,甚至感覺有些神話了。
特別是近期一些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不斷下跌,而此時以新能源為代表的一些企業不斷上漲,讓很多持有前者的投資者非常沮喪,在我的一些自媒體平臺,最近有不少投資朋友留言甚至開始懷疑價值投資是否已經過時。
回到投資的本源,“投資是對一項資產在詳盡分析后進行的定價”,股市中的價值投資是對上市的企業進行分析并最終決定是否以當下的市值進行買入,也就是說,無論你買入一家公司多少股,都意味著你想象用當時的市值全額收購這家企業。
例如,如果你以2000元的價格買入茅臺100股,也就意味著你想象當下自己有2.4萬億元人民幣在收購茅臺,你覺得是否值得?同樣,以560元的價格買入寧德時代,就是想象自己如果有1.3萬億元人民幣,此時收購它是否值得?同樣的機會在4000余家上市公司面前,你還可以在當下以1700億元全額收購寶鋼股份、以2700億元收購萬科、以1.1萬億元收購平安,最后你想要收購哪個由你決定。以企業的內在價值為基礎,以詳盡分析為手段,做出的決定就是價值投資。
而之后的股價表現,你相信長期隨著企業的發展最終將由它的ROE決定,然后長期跟蹤你買入的企業經營,并隨著市場的波動考慮是否加倉或減倉。價值投資者本身是逆向投資者,當你決定做價值投資者時,應該與K線絕緣,按巴菲特的說法,“投資只需要學習兩個,第一是深入了解你買入的企業,第二是學會面對股價的波動。”
如果此時你因為股價波動而開始懷疑你深入分析后的企業,那么只有兩種可能,其一,是你對企業的分析不夠深入,導致股價下跌讓你開始懷疑它的價值,開始恐慌,而不是更愿意買入打折的企業;其二,你根本就不是價值投資者,心理依然會隨著股價的波動而順勢波動,漲時歡喜,跌時憂愁。
此時,我并不是想簡單說那些所謂的低估值就是最佳的投資機會,而是在很多投資者開始懷疑價值投資時,想說市場從來就是一個神經質,而價值投資者偏偏應該是市場中少數的理性正常人,因為這批人不看K線、不盯市場、不關心誰在做莊、誰在買賣,只關心企業的經營和市場的出價是否合理,至于何時上漲、何時下跌,這是由神經質的市場決定的,我們只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一切回歸投資的本源。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