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楊:抱團炒股分為三個階段
前一陣子,機構抱團股漲勢猛烈,很多人并不明白什么是機構抱團股,而這些機構又為什么會抱團。其實所謂的機構抱團股,指的就是那些大的投資機構,比如基金,他們只選擇少數的優質股票買入,大量的機構扎堆在少數的股票中,這些股票就被稱為是機構抱團股。
其實抱團指的就是報團取暖,比如南極的企鵝,在最冷的時候他們就抱成一團來進行取暖,而機構抱團這種現象也是由機構的機制所決定的,因為機構賺取的就是資金的管理費,所以他們并不是非常在意絕對的收益,最重要的是要求穩,因此他們總是會把資金投入到大市值的龍頭股上。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大市值龍頭股都會讓機構抱團。
機構抱團的核心有兩個方面,首先是選對賽道,然后是個股的基本面要夠好,成長性要夠高,只有這樣的股票才有很大的上漲潛力。
而目前機構抱團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在于機構掌握著主導權,他們手中的資金量太多太多了,并且現在監管層也在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的價值投資,因此,你看現在市場有多少錢都在不斷地向基金中流入就知道了,目前的游資大戶已經沒有話語權了,他們也只能跟著大機構走。以前買小市值的股票,因為市場關注度低,很少有人跟,所以拉升起來也是很費勁的,而現在抱團是對大家都好,機構好,外資好,跟隨者的游資和大戶也開心,而監管層也樂于見到這種情況,皆大歡喜豈不是很好?
另外,像基金這樣的機構也會有排名壓力,你排名靠前,就能吸引到市場目光,就能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管理費也就賺得更多了,所以如果同行都配置的品種你不去配置,同行都抱團你不抱團,一旦你賭對了還行,否則凈值增長沒別人的快,那無論你怎么去解釋,客戶都會認為你沒能力,然后把資金都抽走,投入到那些排名靠前的品種,所以,很多時候機構也是不得不抱團的,這也是目前抱團火熱的很大原因。
總之,抱團炒股炒的就是機構的經驗,抱團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炒作業績和成長性,第二階段炒作估值,而到了第三階段,炒作的就是共識了。最終隨著機構抱團的不斷增強,市場中的散戶將會越來越少,一個新的投資時代也將來臨。
飛楊 (投資者)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