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農行速度”如何助力南京“糧安天下、農興鄉村”
作為“小微金融”的踐行者,中國農業銀行南京分行(下稱“南京農行”)始終堅守服務小微企業的初心使命,將踐行普惠金融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產品創新為筆,以優質服務為墨,深耕南京地區小微金融市場,為民營小微企業發展注入動能,為鄉村振興繪就底色,用心書寫著普惠金融大文章。
《大眾證券報》記者走訪發現,南京農行始終立足地方產業實際,緊扣企業發展需求,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至民營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的關鍵領域,讓普惠陽光照亮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金融“貸”動豐收景
稻米飄香振興路
秋風吹拂,南京石臼湖畔的千畝稻浪翻涌飄香。南京晶健米業有限公司(下稱“晶健米業”)的負責人沈先生漫步田埂,望著沉甸甸的稻穗,臉上滿是自信:“每年收購季最缺的就是資金,農行的貸款就是‘定心丸’,有了這筆錢,我們既能穩穩鎖定優質糧源,也能有底氣給農戶高于市場價的保護價,這樣,大家種糧的積極性更高了。”
晶健米業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是南京溧水地區首家個體糧食加工廠,現已成長為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晶健”牌大米更是多次榮獲“江蘇好大米”特等獎等榮譽,產品暢銷南京、浙江、四川等多地。沈先生感慨,自2015年攜手以來,南京農行便成為企業成長路上堅實的金融后盾,從最初的200萬元信貸支持起步,至今已為企業累計投放資金超過2000萬元,每一步關鍵發展都有農行的支持。
今年,隨著經營規模擴大,晶健米業資金周轉的壓力逐漸凸顯。“稻谷收購旺季,每天都需要大量流動資金,這是我們最頭疼的問題。”沈先生坦言:“若資金無法到位,將直接影響簽約農戶的切身利益。”了解到企業的困難后,農行南京溧水支行迅速行動,組建團隊主動上門,深入田間地頭和加工車間,實地考察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并與沈先生多次深入溝通。在詳細調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惠農e貸”產品的便捷優勢,為企業量身定制特色貸款服務方案,開辟綠色審批通道,簡化業務流程,僅用短短2天時間,便順利完成了200萬元貸款資金的審批與發放工作。
據悉,這筆資金的到位,不僅保障了企業在稻谷收購期間的現金周轉,而且穩定了當地十余位農民的工作崗位,更輻射帶動了百余戶農民增收。“一人富不算富,帶動鄉親們一起富,心里才踏實。有了持續的金融支持,我們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大米品質,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沈先生表示。
同樣是金秋時節,南京莊湖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迎來了豐收高峰期,合作社的秋收物產琳瑯滿目,吸引了周邊市民和企業紛紛前來體驗農事、采購新糧。
該合作社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是一個以水稻種植為主,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合作組織。自2019年與農行南京江寧祿口支行建立合作以來,祿口支行為其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包括開立對公賬戶、辦理收單業務、企業融資等,助力企業不斷壯大。今年秋收季,企業采購客戶絡繹不絕,秋糧銷售額節節攀升,企業需加大農資儲備、升級農機設備,面臨一定資金壓力。為此,農行主動開辟信貸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了75萬元的貸款支持,助力企業豐產又豐收。

“農行速度”快響應
“小繡球”有“大市場”
2024年4月,全國海底撈門店上新的一款菌菇拼盤新品引發消費熱潮,其中,一個潔白花團狀外形類似繡球的菌菇,憑借鮮嫩口感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這款征服眾多消費者味蕾的“小繡球”,超半數來自南京本土企業——南京閩繡菌業有限公司(下稱“閩繡菌業”)。
作為南京高淳區代表性農業企業,閩繡菌業歷經數年發展,已從一家小微菌菇種植廠成長為技術領先、市場穩固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24年,為應對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并進一步提升產業能級,閩繡菌業啟動了新一輪產能擴張計劃:對二期廠房進行擴建,同時新建四期廠房,計劃引入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增設10余條現代化生產線,以實現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的飛躍。
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入和設備采購迫切需要流動資金支持,農行南京高淳東壩支行獲悉了閩繡菌業的擴張計劃和融資需求,第一時間主動對接。在詳細了解企業穩健的經營狀況和良好的信用記錄后,該行果斷評估出其強大的發展潛力、清晰的升級規劃以及項目建成后對當地農業產業的帶動效應,并立即給出信貸支持方案。“支持此類處于快速成長期的龍頭企業,對于鞏固地方特色產業優勢、促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顯著的乘數效應。”東壩支行客戶經理說道。該行前后臺協同作業,大幅縮短了貸款調查、審查、審批各環節用時,以“農行速度”響應企業發展的“緊迫時鐘”,助力閩繡菌業搶抓市場機遇,快速將規劃藍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短短幾天就給企業提供了2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
金融“活水”潤沃土
創新良種煥新機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近日,一系列由南京農行提供的綜合性金融支持,讓專注小麥、水稻、玉米等多種經濟性農作物育繁推一體化的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天種業”)煥發新的生機,為其突破資金瓶頸、加速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廣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明天種業憑借自主創新方面的優勢,在當前國內種業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站穩了腳跟,持續提升市場份額。然而,與許多科技型農業企業一樣,明天種業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育種周期長、研發投入大、輕資產運營導致傳統融資渠道受限,資金短缺一度制約了其擴大科研規模、建設現代化育種基地和提升制種能力。
了解到企業的困境后,農行南京棲霞支行迅速行動,組建專業服務團隊深入企業調研,精準把脈其金融需求。摒棄“一刀切”的傳統信貸模式,基于對種業行業特點和公司具體經營模式的深刻理解,針對企業缺乏足額固定資產抵押的痛點,該行積極研究創新擔保方式,利用農行獨有的種業行業信貸政策,成功向企業發放2000萬元信用貸款,有效盤活了企業的“無形資產”,解決了公司研發和流動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普惠金融再發力
蔬菜種植解難題
鄉村產業振興,解決資金投入難題是關鍵。南京農行持續創新金融模式,聚焦三農融資難題,推出“純信用、無抵押、低利率”的惠農貸款,對有融資需求的農村產業主體,推廣運用政府增信類貸款,該行向南京邦誠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發放的500萬元小微貸便是生動案例。
南京邦誠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副產品配送企業。公司擁有自建種植基地,并與多家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構建起快速的副食品供應產業鏈,其配送地區覆蓋了南京多個區域以及鎮江等地,為當地“菜籃子”穩定供應提供了保障。
為了保障蔬菜供應與品質,公司運用科技手段,通過智能遮陽、風機、水簾等現代化設備,將大棚內溫度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確保蔬菜正常生長。但引入科技設備后,公司的流動資金卻“捉襟見肘”。在政府搭臺的金融對接會上,該公司得到了南京農行的特別關注,農行南京棲霞支行了解到企業面臨資金缺口,積極對接企業負責人,組織客戶經理上門盡調,在短時間內,為其發放政府增信類小微貸500萬元,及時填補企業流動資金缺口。
從稻米加工到菌菇種植,從良種培育到蔬菜供應,不過是南京農行扶持小微企業的一個縮影。南京農行堅定面向“三農”發展普惠金融,把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努力用服務創造價值,用服務贏得客戶,用實際行動不斷提升普惠服務和“三農”底色,讓田野“沃土”成為金融服務的“熱土”。
記者 王金萍 通訊員 陳堯 蔣欣彤 邢夢君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