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研判后市:四季度或是關鍵的預期轉折期

近期,上證綜指站上3900點,A股市場今年以來的成交額刷新同期紀錄。牛市到頂了嗎?現在還能上車嗎?本次特刊邀請多家公募機構為投資者撥開迷霧,研判后市走向。
短期波動不改長期趨勢
展望四季度,萬家基金認為,中國經濟總體或偏平穩。具體來看,出口或仍展現較強韌性,基建投資預計逐步回升,地產市場或將繼續處于磨底階段,消費增速或放緩。價格方面,預計下半年CPI和PPI均將呈現回升態勢。四季度,海外地緣、關稅風險整體可控,國內政策強預期,有助于資金進一步“脫實向虛”,且當前指數在高位震蕩調整后,部分板塊交易情緒和擁擠度壓力已有所釋放,未來指數有望繼續呈現震蕩向上、底部中樞抬升的格局。
“2025年四季度或將成為關鍵的預期轉折期。”博時基金表示,全球層面,伴隨美國降息周期開啟、國內復蘇穩步推進,全球流動性重估、東西增長格局易位,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中配置價值將持續凸顯。國內層面,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或為后續“十五五”規劃指明方向,同時疊加國內經濟政策不斷出臺、見效,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為資本市場提供良好的基本面基礎。盡管全球環境多有變數,國內經濟增長仍有挑戰,可“時與勢”始終同行,總體上當前權益市場估值合理、基本面整體良好、交易擁擠度不高,這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機遇。
嘉實基金稱,無論是借鑒中國資本市場過往的韌性表現,還是立足中國經濟基本面的長期發展趨勢,當下的短期波動不會改變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的長期趨勢。考慮到新擾動因素的出現,國內四季度存在政策加碼的可能。短期股票等風險資產可能震蕩,但調整幅度或將有限。短期到年底的市場震蕩期結束后,在新一輪擴內需政策和反內卷政策落地見效的假設基礎上,以及增量資金仍有潛力的假設前提下,對年底到明年上半年的行情依然樂觀。屆時,宏觀經濟更明顯的改善和企業盈利的回升可能是助推中期上行行情后半段的主要動力。牛市背景下中期繼續看好成長板塊+底部順周期。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對記者表示,外資正在加速流入中國資產,9月份外資流入達到46億美元,10月份預計還會繼續流入市場。當前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仍低于MSCI全球指數的自然權重,未來加倉空間依然較大。總體來看,當前A股和港股形成的這輪慢牛行情有望延續。這也是房地產投資“黃金時間”結束之后,股票市場迎來“黃金時間”。優質公司的股權既包括傳統白馬股,也包括未來成長空間較大的成長股。投資者可以堅持價值投資,進行相對中長期持有,抓住這輪科技創新的機會,抓住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機會。
后市布局關注方向
展望后市,國泰基金認為新興科技和高端制造依然是主線,并增配周期金融,港股科技有望延續修復。行業方面,1、中期繼續看好AI板塊,AI依然是當前最具基本面持續景氣度的方向。2、看好港股互聯網,恒生科技在6月以來明顯跑輸A股TMT,尤其是8月開始明顯受到觀望美聯儲表態的市場情緒影響,有望受益于美聯儲降息。3、“反內卷”進一步推動改善新能源行業競爭格局,光伏、鋰電、風電三大領域值得關注。4、有色金屬,屬于全球定價的大宗品,美聯儲降息有利于全球制造業PMI回升,流動性寬松也會增長資源品的投機需求。
諾安基金權益事業部副總經理、研究部總經理鄧心怡重點關注AI的投資機會。她認為,AI是這一輪科技長周期的核心引擎,有望引領未來十年的科技發展,而近期國產科技股的崛起,則體現了國內科技產業的內在發展動力。隨著國內大模型對國產自主可控生態的適配,科技全鏈條,即中國芯片制造、中國芯片設計、中國大模型與中國應用的自主可控生態進程將進一步加速。投資機會上,她始終關注具備產業發展驅動力的板塊,包括以人工智能和創新藥為代表的科技板塊,以情緒消費和服務消費為代表的新消費板塊,以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軍工、關鍵戰略資源等板塊。在此基礎上,圍繞“反內卷”政策的引導方向,真正有望實現供給側結構升級和優化的板塊,也是我們后期重點跟蹤的方向。
萬家基金認為四季度或可重點關注以下三條主線:1、核心戰略資源或原材料。海外財政貨幣擴張或已經確認,需求端受益于全球新一輪通脹周期,供給端相對偏剛性,細分行業如黃金、銅、鋁、小金屬、稀土等原材料漲價行業值得關注。2、AI國產化突破和軍工。國內科技巨頭加大對國產軟硬件的支持,資本開支不斷上行,有望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生態,行業景氣度持續維持高位,而其中軍工是國產科技和制造水平的集中體現,細分行業如軍工、算力芯片、存儲、液冷、云服務、IDC、國產軟件、AI端側和應用等值得關注。3、“反內卷”和“擴內需”雙重共振。預計四季度新一輪擴內需政策有望接力,與此同時,不同行業“反內卷”政策細則有望逐步落地,細分行業長時間經歷低毛利競爭,產業逐步出清已相對充分,如果疊加政策加力,優勢龍頭有望加速勝出,實現困境反轉,細分行業如焦煤、水泥、鋼鐵、建材、化工等值得關注。
嘉實基金表示,從資產定價的空間、景氣度、估值分位和風險偏好四個維度分析,中國資產不論是從基本面還是估值的角度都有望繼續修復。決定資產價格的基本面因素主要來源于所處行業中長期空間和行業景氣邊際變化,目前有相當多的行業正陸續步入盈利能力改善的新周期,一旦企業盈利能力繼續修復,市場的估值提升空間有望超越市場的預期。隨著AI產業與傳統行業融合逐步提升效率,同時醫藥、先進制造等領域出現越來越多創新突破,以“新能源”“新科技”“新消費”“創新藥”為代表的“四新資產”有望打開中長期的空間。
記者 王金萍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版權聲明:凡文章來源為“大眾證券報”的稿件,均為大眾證券報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大眾證券報”。
- 廣告/合作熱線:025-86256149
- 舉報/服務熱線:025-86256144
